一、從戰略的高度理解鄉村振興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戰術,只是為實現戰略規劃的手段之一。戰略往往是一種長遠的規劃,是遠大的目標,用于實現戰略目標的時間相對也是比較長的。因此,爭一時之長短,用戰術就可以達到,如果是“爭一世之雌雄”,就需要從全局出發去規劃,這就是戰略與戰術的聯系與區別。
從戰略的含義來看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可知這是中國共產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決策,關乎中國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完全實現,因為這個戰略的提出:
第一,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面貌有了很大改變,但城鄉二元結構明顯仍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仍高達2.72,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倍差也高達2.27。城鄉差距大、農村發展滯后,是我國發展不平衡的重要體現。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低,基礎設施滯后,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是我國發展不充分的突出表現。放眼全世界,像目前我國這種城鄉差距也是不多的,這種局面不改變,將會阻礙我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會阻礙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
第二,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要求的需要。從城鎮居民來看,對農產品量的需求已得到較好滿足,但對農產品質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滿足;不僅要求農村提供充足、安全的物質產品,而且要求農村提供清潔的空氣、潔凈的水源、恬靜的田園風光等生態產品,以及農耕文化、鄉愁寄托等精神產品。從農村居民來看,不僅要求農業得到發展,而且要求農村經濟全面繁榮;不僅要求在農村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而且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公共服務、可靠的社會保障、豐富的文化活動,過上現代化的、有尊嚴的生活;不僅要求物質生活上的富足,而且要求生活在好山、好水、好風光之中。而目前農村的生態環境農業的物質產出還遠遠達不到城市居民對美好鄉村的需求;從事農業還無法讓農民獲得穩定增收,不夠完善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等都難以吸引走出村莊的青年農民回流農村,農村的停滯與衰敗、農業的發展與未來,無論是從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角度,都要求全面振興鄉村。
第三,是具備條件啟動實施的國家戰略。從農村內部來看,十六大以來,城鄉統籌取得積極進展,新農村建設方面采取的多項措施,使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免費義務教育、新農合、新農保、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變化,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從國家能力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已有很大提高,2016年我國鄉村人口占比已下降到42.65%、第一產業就業占比已下降到27.7%、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占比已下降到8.6%,有條件以城市這個“多數”帶動鄉村這個“少數”、以工業這個“多數”支援農業這個“少數”。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是對其他國家經驗教訓的借鑒。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曾實行單一的農業政策,通過價格干預等措施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面對環境問題惡化、年輕人口大量流失、鄉村不斷衰落,他們都轉向實行綜合性的鄉村發展政策,把農業生產、鄉村環境、農民福利等問題一攬子解決。日本、韓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也都先后實施鄉村振興計劃,而拉美一些國家沒有能力或沒有政治意愿實施鄉村振興,大量沒有就業的人口涌向大城市,導致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是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正處于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兩個一百年首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而順利邁向全面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奮斗目標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農”問題的解決程度。
基于上述背景可以看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新修訂的黨章總綱部分,從戰略的高度提出解決“三農”問題,還是第一次,這無疑標志著中國農村發展邁向了新的征程。
二、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日照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意義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國家和山東省相繼出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7月3日,《日照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由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體現了日照市委市政府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以及對鄉村振興戰略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的及時把握。確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于日照市而言有著更加切合的現實意義,對于日照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更有著重要意義。
日照市自建市以來,經歷30年的奮進發展,昔日偏處一隅的漁港小鎮變成了今日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沿海區域,然而畢竟起步較晚,日照現代化進程還處于較低層次,全市90%以上的國土面積是農村,農業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即便到了“十三五”末,城鎮化率達到63%的時候,也還會有100多萬人生活在農村。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還比較大,農民增收相對緩慢,由此直接影響到對市場的拉動效應。
在農村居民收入不夠充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為明顯的同時,農業增長乏力、農村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產業振興上,農業產業化程度還比較低,農產品產業鏈條短,三產融合處于初級階段,綜合效應不夠明顯。在人才振興上,鄉村缺人氣、生機和活力,空心村、空巢戶、老齡化問題不容忽視。在文化振興上,鄉土文化傳承保護不夠,一些陳規陋習仍然存在。在生態振興上,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欠賬較大,農村環境整治任務依然艱巨。在組織振興上,有些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干部隊伍后繼乏人,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照鄉村振興戰略所提出的“五個振興”的系統要求,顯示出日照還有很多“短板”和“弱項”,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和全面現代化的實現面臨嚴峻挑戰,這不能不說與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不夠充分、城鄉發展不夠平衡有著直接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于日照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狀況顯然是恰逢其時,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在日照反映明顯,鄉村振興要解決的問題正是日照所需,通過振興鄉村,能夠改變日照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使日照市在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經過艱苦奮斗,實現全面現代化的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所以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日照而言,意義重大而深遠。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張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