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一是堅持“三個導向”,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緩解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和品牌化水平。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茶葉、林果、瓜菜、桑蠶、黃煙等優質特色農業,新增高效種植業面積3萬畝。積極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漁業。抓好六大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區建設,創建現代畜牧業示范市。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重點抓好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和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范縣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二是以“產業鏈延伸”為抓手,推動優勢產業向優質產業轉變。堅持把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作為“頭號工程”,年內力爭實現投資85億元;扎實做好配合服務工作,加快拆遷安置區建設。抓好萬方板業鍍錫板等鋼鐵深加工和新材料項目建設,推動鋼鐵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跨越。抓好威亞發動機四工廠、派沃泰變速箱三期、五征60萬套農業機械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集群。推進森博30萬噸高檔液體包裝紙板、百亮集團260萬條高性能輪胎、華泰精細化工、海匯環保裝備等項目,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三是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推動服務業提速提效。支持企業剝離非主營業務,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創意設計、信息軟件、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力爭服務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開工建設文化創意與服務外包產業園,抓好窩窩商城互聯網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全面落實商貿流通企業用電、用氣、用水、用熱與工業同價政策,積極培育各類專業市場,新建4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推進農超對接和“生鮮配送進社區”工程。抓好尚城花園、燈塔文化廣場、九仙山南麓片區等特色旅游項目建設,實施鄉村旅游業戶“改廁改廚”工程,提升鄉村旅游層次。大力推進信息化在各領域的應用,加快打造“智慧日照”。四是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引資與引智、引技相結合,鼓勵企業與國內外各類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大力引進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健全產學研協調創新機制,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聯盟等平臺建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8%以上。五是努力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客商的招商力度,加強與現代、金鷹、華潤、中石油、中石化、中遠等大企業的戰略合作,立足現有企業、商會和行業協會擴大以商招商,加快引進高端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繼續做好綜合保稅區爭取工作,完善各類園區配套設施,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打造一流開放載體。積極參與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自貿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鼓勵企業“走出去”,推動本土企業國際化。
三、鍥而不舍地抓好大項目。對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實。(1)抓好日照機場飛行區、航站區、綜合服務區建設,開工機場高速,推進奎山客運樞紐等配套工程,啟動山東西路客運樞紐項目。(2)加快石臼港區規劃調整,力爭用四年時間,完成市區鐵路貨運南移和港口布局調整工作,實現鐵路貨運“南進南出”、貨物吞吐“北集南散”、布局優化與裝備、管理提升一步到位。抓好30萬噸級原油碼頭擴建、30萬噸級礦石碼頭等8項港口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3)完成山西中南部鐵路、613省道西延一期、山海路西延、日蘭高速路面大修和日照收費站擴容改造;開工青日連鐵路、濰日高速日照段和222省道西湖至嵐山段改建工程,力爭開工嵐臨高速、潮石路拓寬改造項目,爭取啟動613省道西延二期工程;積極推動日照—臨沂—曲阜城際鐵路建設。(4)加快實施“沭水東調”工程,爭取2015年全線貫通。建成“北水南調”三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5)新建續建220千伏西峪等21項電力基建重點工程,優化提升電力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