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奮力突破縣域經濟。一是著力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用好革命老區扶持政策,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凡能下放的市級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縣級。貫通山海西路南湖至莒縣城區段,啟動潮石路改造項目,推進市縣、縣域之間基礎設施對接,打造新的縣域經濟發展軸。二是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引導各區縣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提升園區建設水平,主動對接港口優勢和臨港產業,積極引進臨港工業配套型、產業協作型、農產品加工帶動型、財稅增收型大項目,不斷壯大縣域實力。三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農業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穩定百萬噸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積極發展精致高效農業,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特色農業突破140萬畝。加強現代漁業園區和漁港經濟區建設,建成5處海洋牧場。發展現代畜牧業,抓好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生產規?;?、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和品牌化水平。四是繼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完成龍潭溝水庫主體工程,年內具備蓄水條件。實施4座中型水庫和18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建600處小微型水源和5處重點河道治理及攔蓄水工程,建成2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和山丘區找水打井工程,解決5萬人飲水困難、1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就瓿伤こ檀_權劃界。新建改建縣鄉村道路710公里。新建191個高標準電氣化村。
六、深入推進開放創新。一是積極擴大對外合作。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客商的招商力度,深化與韓國現代、新加坡金鷹、香港華潤、山東煙草等大集團的合作,努力實現以商招商的新突破。積極參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開發區的先行先試作用,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先導區、藍色產業集聚區、宜居宜業新城區。加大“走出去”力度,依托骨干企業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和資源開發。積極開展區域合作,扎實做好援疆工作。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按照上級部署,扎實做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以魯南臨海產業區綜合配套改革和藍色經濟區發展改革試點為主線,加大行政管理體制、土地、財稅、金融等領域的改革力度。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組建日照廣播影視集團。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大力開展股權托管、股權質押融資業務,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全力推動企業上市,年內爭取新上市企業2家、掛牌交易企業10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三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來我市建立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充分發揮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功能,引進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加強創新基地、科技孵化器、技術中心、創新聯盟等平臺建設,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加快打造“智慧日照”。
七、全面加強“生態日照”建設。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著力打造自然、生態、宜居城市。一是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對水源、山體、森林、濕地及海岸線實行最嚴格的強制性保護,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破損山體生態恢復、造林綠化等工程,留住原生態,彰顯自然美,讓我們的家園永遠美麗。二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大力實施村莊“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加快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九潺R村一級環衛設備,初步建立起“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在市區以村居為單位建設環衛管理用房、公廁和垃圾收集站“三位一體”環衛設施。三是堅定不移地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突出電力、鋼鐵、水泥、石化、造紙等重點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煙氣脫硫脫硝工程,加大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力度,確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四是大力推進資源集約節約和循環利用。嚴把環保、土地、安全等關口,決不以犧牲環境、資源和安全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閑置、低效利用土地盤活挖潛,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扎實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發電等項目建設,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八、高度重視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民生工作,扎實辦好2013年度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