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這句俗話,說的就是車頭的重要性。可是你知道嗎?叱咤鐵軌的火車,風馳電掣地疾呼而來,疾馳而去,能讓他保持強勁的動力和正常的狀態,靠的卻是這些鐵路整備人。
2月11日,農歷大年除夕。
“當當當……”“叮叮當……”整備司機趙宇馳師傅一邊用水電筒照著,一邊用錘子敲擊一輛和諧號火車頭,查看車鉤狀態是否正常。只見他在火車頭的底部,挨個檢查一個個部件,包括電機、輕軌、砂箱等,不放過每一個螺絲釘、每一條管線。
萬家燈火通明,舉杯歡樂之時,這一群鐵路整備人,他們像往常一樣,正在崗位上忙碌著,為城市默默奉獻著。
“明早下班后回家美美睡個覺!”
過海曲路北京路路口南鐵路橋,往西一條水泥路蜿蜒走進去,過幾個鐵道道口,就到了濟南西機務段臨沂整備車間日照整備所。農歷大年除夕,該所的14位工作人員跟往常一樣,忙碌在工作崗位上。
帶班主任李兆升說,在這個崗位上吃除夕夜的餃子,這已經是連續第6個年頭了。
日照整備所承擔著兗石線、瓦日線、青鹽線等多條線路配屬機車出入本段的整備工作,包括和諧號電力機車,還有內燃機車、客車的日常整備,日整備機車近二十臺。
李兆升說,就是大年除夕和正月初一,也一樣有工作任務,3個班組的工作人員輪班,整備所全年無休,才能保障機車質量良好、正點出庫。
整備工人,或許很多人都不曾聽說過這個崗位。列車到達需要整備的公里數以后,都要拉到整備所內進行設備檢修、衛生整治、秩序整理,為下趟出乘做準備。一般情況,一臺機車在整備所的時間是70分鐘,然而要完成的項目和內容卻非常多,這就要求每位工作人員一絲不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項目。為了列車更整潔完美,整備工人往往都是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風雪連續勞作。
談及新年的愿望,李兆升直言,“先睡足再說。”往年的正月初一,剛下夜班的李兆升都是帶著孩子們出門去拜年。因為家是日照本地的,親戚朋友比較多,初一拜大年那是老傳統,一定不能少。雖然年三十熬了一整夜,但好好補個覺基本是不可能的。
今年受疫情防控的需要,市民們嚴格落實不聚眾、不扎堆原則,拜年直接用視頻形式進行,省去了來回串門了。“明早下班后回家好好洗個澡,美美睡個覺!”李兆升高興地說。
“油膩大叔” 深愛著這身油污
黝黑的臉龐,滿身的油污,看起來妥妥的“油膩大叔”,竟是個“80”后。
“工作性質需要嘛,習慣這身油污了,哈哈哈。”整備司機趙宇馳,大高個、高鼻梁、大眼睛,說話自帶爽朗笑聲,一看就是地道的日照漢子。
曾經當過多年火車司機的趙宇馳師傅,更深知機車狀態質量良好的重要性。哪怕小小的一個螺絲釘的松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只見他彎著腰,用手電筒對準火車底部的每一個部位,敲敲打打,拉拉拽拽,一會擰擰螺絲,一會擦拭一下管線,一絲不茍,沉著冷靜。
彼時,即使在大年夜燈火璀璨、鞭炮齊鳴的熱鬧海洋里,他依然保持著眼明心亮,不放過機車的一絲一毫安全隱患。在萬家舉杯同慶、共享團圓喜悅之時,他依然踞守在火車頭這個“大家伙”腳下,將責任和擔當奉獻在了工作一線。
在這個崗位上干了8年,今年是趙宇馳連續第6次在崗位上過年了。
“兒子,叫爸爸!……新年快樂!……哎呀,真乖!”忙完了一臺車,趙宇馳走進宿舍,沒來得及喝口水就拿起手機跟家里人視頻通話。
“家里人都習慣了!”雖然家里有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1歲半,但因平時是三班倒,光休息就占去了大半天,兩個孩子都是父母和愛人在照顧。即使是大年夜,也不能和父母、孩子們一起度過。
“孩子快樂,父母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不善表達的趙宇馳說,對工作和對家里人的愛永遠是自己前進的動力。
萬家同慶,辭舊迎新之時,鐵路整備人肩負著責任和擔當,默默奉獻在工作一線。他們的夢想很美,也很平凡,這個夢想就是讓每一輛機車的出行更溫馨更順暢,為了這個夢想,他們甘愿做幕后英雄。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