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代言人的財務集團董事
熱情開朗,優雅大方,溫婉中透露出職業女性的干練與利落。在第一眼印象中,你很難相信,丁汐是從家具工廠中走出來的。
2013年,丁汐辭去在保險公司中的職務,回到丈夫經營的華誼家具集團擔任集團董事。“原來我和丈夫都是各干各的事業,我們曾經約定互相之間不干涉彼此的工作。但隨著華誼家具這兩年巨大的發展,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應該回到家庭的企業中去幫著做一些事。”
華誼家具集團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經發展到下轄3家工廠及全國上百家華誼實體專賣店,成為山東乃至全國實木家具的領先品牌。
在一般人的傳統印象中,生產家具的廠房應該是臟、亂,粉塵多,噪音大。但是走進華誼的車間后,就徹底顛覆了這樣的看法。廠房整潔干凈,車間里音樂繞耳,工人工作有序,生產過程電腦控制,流程化操作,科學、快速、標準,大量數控自動化設備的使用,一臺機器能抵得上十個工人的工作量,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既改善了員工的生產環境,又保障了安全性。
“華誼家具用五年的時間,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有職工七百多人,從年銷售額十幾萬到過億元,企業的迅猛發展,員工的快速增加,不僅來自于華誼硬實力的增強,更得益于華誼家具軟實力與品牌文化的厚實奠基。”
丁汐所說的軟實力與品牌文化,或許從華誼家具的企訓中可見一斑。“在華誼家具的每個廠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我們的企訓:孝順之心,慈善之心,感恩之心,熱情之心;一切為了客戶,一切為了員工,一切為了回報社會。”“四個心三個一切”,內容簡練直白卻讓人感到溫暖。
配合著企訓,華誼還出臺了很多配套的措施,其中很多讓人覺得這完全不像是一個以利益為追求的企業所能提出來的。
“在華誼家具,我們會每周對員工考核,而考核的內容是員工是否有給遠方的父母打電話,只要打了,公司給報銷電話費。公司還統計了每名員工父母的生日,每個員工父母過生日那天,公司會派專人打電話拜壽,并寄去200元錢,幫員工盡孝。”
“同時,光有措施還不行,關鍵是我們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為了讓每一位員工理解并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做,華誼家具爭取為員工提供最實實在在的家的感覺。每年兩次的免費旅游,員工宿舍配備空調、寬帶、太陽能、洗衣機,純實木床和大衣柜。而且每逢員工生日,公司董事長都會親自編寫發一條祝福短信,七百多名員工無一例外。”
在這種氛圍中工作生活的華誼員工,怎能不熱愛自己的公司,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企業也由此獲得了強大的內在凝聚力和堅定的發展基石。
“感恩和慈愛的信念,熏陶和滲透著員工的工作、生活,濃厚的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每一步當中。未來我們要賣的不是簡單的產品,更多的是深植于企業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品牌文化和歷史,傳統產業品牌化才是百年企業成長的根基。”
談起公司,丁汐就像有說不完的話,每一句話中都透著發自內心的自豪。“每次出去,我最高興的就是聽到別人稱呼我是華誼家具的,仿佛我就是華誼的代言人,其實是華誼兩個字所蘊含的價值與美好,讓我陶醉在這個美好的稱謂中。”
這份濃厚的情感,是一份發自于內心的熱愛,植根于一份厚重的情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