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一幅藍蓮花狀的網絡攻防實時示意圖正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你攻我防之間,一場原本根本無法看得見摸得著的暗戰清晰地被呈現出來。臺下,是三十支網絡攻防的精英戰隊,在一片鍵盤的敲擊聲中,激烈的對決正在進行。
這是9月20日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行的2016京津冀大學生網絡安全知識技能挑戰賽決賽現場的場景。這是一場由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青團北京市委會主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共青團天津市委會、共青團河北省委會協辦,北京青少年網絡文化發展中心承辦,北京永信至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支持單位,i春秋學院提供支持平臺的網絡安全知識技能挑戰賽線下決賽。經過前期線上賽事的激烈對決,位列前 30 名的隊伍進入到本次線下決賽中,并采用AWD(網絡攻防對抗)模式展開最終的角逐。
作為本次大賽的支持單位,北京永信至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安全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特殊學科,其關鍵在于要持續更新。而現在院校設置的許多網絡安全課程體系相對滯后,實踐環節偏少。由此,網絡安全競賽也成為一種通過院校和網絡安全企業之間的合作,傳遞更多實踐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教育模式體現。”
而除了當前高校網絡安全學科教育的知識設置與實際應用間尚存差距之外,網絡安全人才的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據工信部電子一所曾經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對網絡安全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是一百萬人左右,但目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的輸出只有相關院校及社會培養兩個渠道,而這兩部分網絡安全培養渠道每年所輸出的人才僅有兩萬人左右。
北京永信至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煒
可喜的是,對于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已引起了上至國家下至企業院校的充分重視。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已進入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戰略中。在中央網信辦的牽頭下,也推出了一系列關于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計劃。“在國家相應的政策和戰略方面的領導及扶持下,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在今后將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的網絡安全分支行業。”李煒說道。
而關于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李煒認為:學校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打好非常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需要引入一些社會的資源和一些社會上需求方的實際需求,加入到學生的實踐的環節當中。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知識技能應用能力。而舉辦網絡安全競賽的目的正是意在落實和加強這種精神。
同時李煒還強調:舉辦大學生網絡安全競賽的初衷,遠遠不僅是想培養一批善于打比賽的人才,更是希望通過這種最貼近實際、最貼近網絡安全本質的形式去篩選和選拔出一些綜合能力非常強的人才。而一些戰略選擇、心理素質、理論水平、動手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很難從原有傳統的教育體系的人才選拔模式中突顯出來。
“通過這樣的實戰競賽選拔出一批批網絡安全人才,是我們辦這么多比賽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李煒說道。據了解,永信至誠的i春秋學院作為全亞洲地區目前最大的網絡安全相關的在線教育平臺,從2015年6月9號正式發布上線,到現在到為止已擁有將近30萬用戶。自去年以來,永信至誠已舉辦了近48場比賽,選拔和輸送的網絡安全人才已超過一萬人。
同時,在i春秋的平臺中,還梳理了網絡安全的八大職業體系,并面對八大行業梳理了相應的行業的解決方案,設置了行業專屬的課程體系。并創新性的提出了網絡安全職業的規劃,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了包括web安全、安卓逆向分析師、病毒分析師等三個職業體系的規劃。 李煒表示:“i春秋學院為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直至最后一個環節的通關路徑,以滿足市場對網絡安全人才的實際需求。”
而在網絡空間的博弈中,“白帽”與“黑帽”分別代表了正義和邪惡的兩方。由此,在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中,除了知識和技能,對于網絡安全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亦十分重要。對此,李煒表示:人有才之前需要有德,通過在大學生中展開網絡安全競賽,為得正是希望在整個競賽的環節之前傳遞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學到的東西怎么用,用的過程當中怎么用才不違法。
最終,經過6個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北京郵電大學的天樞戰隊以優異的成績奪得本次京津冀大學生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的冠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宮保雞丁戰隊和北京郵電大學的sun123戰隊分別獲得大賽的第二和第三名。北京市網信辦副巡視員馬春玲、公安大學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保衛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馬丁、北京團市委宣傳部部長劉炳全分別為獲得第一、二、三等獎的隊伍進行了頒獎。
“用有溫度的技術去培養信息時代的安全感,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理念。”李煒向記者說道。而我們也希冀:在為來的網絡空間博弈中,i春秋學院能夠繼續用有溫度的技術,不斷為我國輸送富有信息時代安全感的的網絡安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