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資源、環境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成功爭創“第三屆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新增耕地6390畝,連續20年耕地保護面積不減少。做好中澳產業園、空港產業園、青日連鐵路等大項目用地保障,全年上報各類批次用地85個、2.6萬畝。全市招拍掛出讓土地160宗、5985畝,土地出讓收入53.96億元,政府收益21億元。出臺《日照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日照市礦山開發遠程監管平臺”獲省國土資源廳“十二五”信息化應用成果二等獎,礦山開采成荒率由原來的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
全力推進“生態立市”戰略,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城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55微克/立方米、101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別改善3.5%、1.0%、14.8%、-2.9%。全年空氣質量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為300天,列全省第四位,同比增加2天。市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達標率100%。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2.0分貝,市區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4.2分貝。
扎實開展污染治理集中攻堅行動,生態日照建設成果顯著。全市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下降。新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4.5萬噸/日,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6個,關停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戶1200余戶,崮河流域水質大幅改善。建成華能日照電廠2#線集中供熱工程,關停3臺100t/h燃煤鍋爐,對市區小型燃煤鍋爐實施“煤改氣”或予以關停。日鋼及日照港周邊兩大片區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科學劃定日照市省級生態紅線,將全市23.32%的國土面積納入管控,為綠色發展留足了生態空間。年末全市共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生態功能區1個,命名省級以上生態鄉鎮41個,同比增加2個,其中國家級生態鄉鎮20個。
十一、科技、 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全年專利申請量3558件,增長27.8%,授權量155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481件,列全省第十位,增長47.7%,增幅列全省第二位,發明專利授權量207件,增長24%;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37件,增長28.5%;發明專利申請量占申請總量的41.62%;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87件,電子申請率92.38%。
全年獲得重要科技成果22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155項,其中登記備案66項,技術交易額(含技術入股)5.68億元;引進或合作共建科技研發、服務機構87家。全年新增1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11家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新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7家,新增備案省級眾創空間4家(升級備案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
年末擁有中國名牌產品3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個、準予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企業30個。山東名牌產品116個,增加15個;山東省服務名牌24個,增加2個;山東省著名商標64個,新增12個。擁有國家質檢中心1家,省級質檢中心 2家。
招才引智成效明顯。日照市人才創新發展院、日照市企業發展研究院正式啟動運行,入院人才26人。出臺《日照市人才創新發展院管理服務暫行辦法》和《日照市企業發展研究院管理服務暫行辦法》,撥付首批扶持資金2817.5萬元。共招引高層次創業人才(團隊)36個、高層次創新團隊54個、高層次創新人才460人。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省政府“齊魯友誼獎”外國專家各1人。 新增省級以上人才平臺載體32個,各區縣全部獲批省級引智基地。全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4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771人,全市總量達到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