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統計局
(2010年2月3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和“雙輪驅動”,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堅定信心、變中求進,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快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6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3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479.46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294.88億元,增長10.9%。人均生產總值31343元,增長13.4%。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7:54.3:35調整為10.1:55.7:34.2。生產總值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增長9%,上半年增長12.5%,前三季度增長13.6%,全年增幅達到14.1%。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惠農助農力度加大。各級及時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1.18億元、發放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補貼6732萬元,市財政統籌用于改善民生的資金41.26億元,比上年增長29.9%。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76元,比上年增加41元,保障人數1.46萬人;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保障人數5.9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3%。全年發放救災扶貧款741萬元。廉租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配套建設廉租房200套,已全部竣工。自2006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來,已累計發放廉租住房補貼315萬元,解決了1872戶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其中2009年194戶,平均每戶補貼2100元。有560戶住房困難戶被確定為2009年度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的發放對象,每戶補貼5.72萬元。
“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成效。堅持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年末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18家,其中當年增加27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3.84億元,增長39.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7.6%,比上年提高2.18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34.48億元,增長27.2%。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全年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35.89億元,增長39.9%;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2.36億元,增長29.7%。全年完成企業技術改造投資156.6億元,增長85.8%。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加大。開展了集中爆破拆除落后產能行動,共淘汰立窯水泥生產線14條,拆除燃煤鍋爐4臺;全年發揮減排效益的水污染物減排項目15個、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12個。建設領域節能、城市節水取得新進展。生產新型墻材13億標塊,占墻材生產總量的90%。建成節能建筑250萬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6%;通過墻改建筑節能,實現利廢26萬噸。全年城市節水395萬立方米。生態海洋建設扎實推進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取得新成績。新建國家級、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各1個,各類海洋保護區達到10個,保護區總面積10.2萬公頃。加強閑置土地清查確認,處置閑置土地970.8畝,處置率為66%。整理、復墾和開發土地面積7.3萬畝,其中,新增耕地面積0.72萬畝,實現了占補平衡。
非公有經濟穩定發展。非公有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8.3%,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2009年末,全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7.52萬戶,從業人員12.1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5.2%和26%,注冊資金24.66億元,下降11.8%;私營企業發展到1.23萬戶,從業人員20.12萬人,注冊資金330.04億元,分別增長5.4%、20.7%和26.2%。
宏觀經濟景氣逐漸向好。第四季度,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的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40.53,比上年同期提高31.12點;反映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的企業景氣指數為147.48,比上年同期提高24.1點。
市場物價走勢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八大類價格呈現“四升四降”態勢。其中,食品、衣著類價格均下降0.4%,交通和通信類、居住類價格分別下降2.2%和0.8%;煙酒及用品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分別上漲2.6%、1.3%、2.1%和0.4%。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均呈“V”型走勢。前7個月,價格降幅逐月擴大,8月份觸底回升,12月份由降轉升,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8.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5.9%。全年房屋銷售價格、房屋租賃價格均上漲0.7%。
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編制了藍色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和魯南臨港產業區規劃。立足于建設“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臨海產業基地、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濱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創新區”的戰略定位,確立了“一帶三軸八區十大重點產業”的規劃格局。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裝備制造基地被納入省藍色經濟區規劃,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被國務院和省政府列入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經濟全面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結構有待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勞動就業壓力較大;城鄉發展不夠協調,縣域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