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開拓新的格局
在捷克做了兩年多的貿易,趙立新已經把整個捷克都轉了個遍。這時,趙立新發現了一個捷克非常奇怪的現象。
“捷克人平時大都喝的是瓶裝水,不管是小瓶的飲料還是大桶的飲用水,消耗量都很大,也就產生了很多塑料瓶。而捷克對這些塑料的處理都是統一焚燒,我就感
到很奇怪,這些瓶子在國內不都是可以再次回收的嗎?和捷克人交流之后,我了解到,他們從來就沒有過廢舊物資回收這回事。我覺得,商機被我找到了。”
“在捷克,中國人一直做的都是從國內到捷克的商業模式,用國內的貨源供應捷克的市場,這也意味著國內的后盾不足,你在捷克就立不住腳。那我就覺得自己可以反過來,從捷克到國內,用這里的貨源供應國內的需求,廢舊塑料就是我找到的第一個捷克貨源。”
趙立新很快又把捷克的十六個州跑了一遍,從政府的環保部門到社會上的環保機構再到各家環保公司,詳細了解捷克的各項環保檢查規定和廢舊物資處理流程。同時聯系了國內的江陰化纖廠,確定國內的銷路。
“在捷克,廢舊物資處理都是環保公司在做,也是商業化的,需要收取垃圾費才能維持日常的處理。我跟他們協商,廢舊塑料由我回收,他們不僅可以省去處理的
流程,還能賺錢,所以他們都很感興趣。但最大的困難則是捷克的環保檢查非常嚴格,我要在政府的環保部門里,保證整個回收過程的環保、安全。這是一個很漫長
的過程,需要我們提供各項具體的保障,不斷協調。用了半年的時間,我才把捷克的各個環節都溝通好。”
1998年,趙立新從捷克到國內的塑料回
收生意就做起來了。為了符合國內“整瓶不準進口”的規定,趙立新還特意從金華買進了十幾臺破碎機,安裝到捷克各個區的環保公司。“在捷克,只有回收和破碎
的過程,捷克的環保機構檢查之后,確定了整個流程的環保、安全,對我們的業務才算真正放行。捷克的商業環境要好得多,只要你符合法律規定,照著既定的規矩
做,就沒有問題。所以很快我就拓展到了整個捷克的塑料回收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捷克幾乎所有的廢舊塑料都集中到我這里回收。”
一直到2005年,市場的變化讓趙立新再次覺得要另辟新路。“中國人就是這樣,一個市場興起之后,就會有很多人進來。捷克的廢舊塑料市場也是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市場日漸飽和,同時國內的環保規定也越來越嚴格,我覺得自己要早一點抽身出來。”
2006年初,趙立新進入捷克的水晶市場,成為捷克水晶品牌的中國總代理。趙立新在上海開設專賣店,主營捷克水晶吊燈、飾品、擺件等高端家具用品。“捷
克是世界著名的水晶產地,獨特的工藝技術使捷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晶玻璃制造商。捷克的水晶大都屬于奢侈品,通過捷克獨到的工藝、設計和理念,體現捷克
水晶的文化品位。也正是從這時候起,我覺得自己要通過捷克的文化優勢,慢慢開始去做高端的文化市場。”
在歐洲,捷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人
文環境舒適,文化氣息濃厚,特別是首都布拉格,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歷史文化極為豐富,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
化遺產的城市。在布拉格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趙立新,早已融入其中,同時目睹國內的巨大發展,趙立新決定開拓中國到捷克的公務、文化等高端旅游項目。
“我們成立了同程歐洲旅行社——— 捷克公司,并成為由捷克文化部、經貿部等政府部門成立的管理協會的第一個中國會員,受邀參加了多次中捷文化交流活動,也組織接待了很多國內朋友的捷克交流活動,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面對中國旅游市場的日益發展,趙立新對自己開拓的新市場充滿信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高層次旅游項目的需求也日漸增長,捷克作為世界上最為優秀的
旅游地之一,中捷的文化交流將更加豐富,捷克在旅游方面的理念、政策、經驗等,都將為中國的旅游發展提供交流借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