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餐飲的日照人
川魯粵淮揚,閩浙湘本幫,中國八大菜系包羅萬象,而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也是各色菜品薈萃的地方,要想在這里立住餐飲的名頭,并非易事。
費立峰做過廚師,又在招待所里做過多年的管理,對于上海這座城市的餐飲特點已經有了很深地了解。
“1994年,我的身邊也聚了很多朋友和日照的老鄉,就想著要一起闖一闖,然后我就牽頭,找了間五十多平米的店面,開了家小飯館。”
“做餐飲,最怕的就是沒特色,其他的像管理、服務,我在招待所里這么多年,可以說已經是輕車熟路。關鍵是怎么做特色,這時候我就想到了老家這邊的海鮮特
產。北方的海鮮生長期相對較長,與南方海鮮相比海味更濃,遠洋捕撈的品種也多,品質好。而且我從小在漁村長大,什么都熟悉,這就是咱老家大本營,貨源充
足。但北方的材料來了之后,因為上海人的口味不同,做法就必須是南方的做法,用南方清淡的做法保留北方海鮮相對更加濃郁的風味。”
北方貨源、南方做法、南北結合,費立峰就這樣為自己的小飯館確立了菜色基調,以后不管飯店怎樣發展壯大,這一基調從來沒有變過。
“飯館開起來,剛開始小,而且位置比較偏,靠著戰友、朋友、老鄉的支持,慢慢發展,一點點壯大。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堅持一要做好特色,二要做好服務,不怕發展得慢,但要走得穩。”時至今日,情島海鮮樓和小青島海鮮樓都已經發展成一千多平米的大型酒店。
在上海,日照人開酒店的并不多,能開出名頭的更少,情島海鮮樓也因此成為了日照老鄉們相聚的首選地,每年的老鄉聚會無一例外都是在這舉辦。“日照人在上
海的還比較多,我們成立了老鄉會之后,我這里就成為了老家人聯系、聚會的平臺,在老鄉們身邊,也讓我有了更多家的感覺。”
“對老家,我一直都
非常惦念。當初參軍離開家,三年以后才第一次回家探親,再回到家里,見到母親和兄弟姐妹們,那種濃烈的感情難以形容。”正是對故鄉的情感難以割舍,在上海
的飯店發展平穩后,費立峰回日照開了一家八方大酒店。“開了這樣一家酒店,自己仿佛在異地也與老家更多了幾分聯系,也算是自己對家鄉做的一點回饋。回到老
家,也有了和更多朋友相聚的地方。”
在上海多年,從部隊招待所到創業海鮮樓,費立峰如今想著把上海的餐飲理念和管理服務文化引入到日照來。“上海的餐飲服務理念在全國都是最好的,值得日照學習、借鑒。以后再回到日照開家精致的小餐館,也算是自己重歸故里,回鄉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