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近日,市委、市政府在莒縣召開縣域經濟現場辦公會,落實聚力突破縣域經濟的重大部署,推動縣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市上下要以此為契機,奮力推進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
縣域經濟薄弱是全市發展的短板所在,也是潛力所在。縣域活則全市活,縣域強則全市強。沒有縣域的突破,就沒有全市的崛起。經過建市以來的發展,我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競爭力和質量效益都有了較大提升。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縣域經濟薄弱仍然是我市最突出的短板。我們要切實增強發展縣域經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抓實抓好。
推進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思路和行動;而有什么樣的思路和行動,就決定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在對當地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對縣域周邊環境和自身優勢正確分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努力推動縣域經濟的創新突破和轉型升級。
推進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必須要突出特色和優勢。特色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發展縣域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做強做大特色經濟。從我市看,各縣區發展程度、資源稟賦和優勢特色各不相同,因此,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從縣情出發,因地制宜,突出優勢,讓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各顯其能、百花齊放。要注重研究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產業,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樹立“不求其大,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經濟理念,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挖掘特色、創造特色、放大特色,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精”,走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
推進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關鍵是要做到勇于任事、敢于擔當。事在人為,突破縣域經濟,取決于干部是否“愿為”“敢為”“會為”。要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健全完善容錯機制、保護機制,為敢想、敢闖、敢干的干部撐腰壯膽、遮風擋雨。要教育各級干部破除一個“怕”字,只要是出于公心、為了發展,就不怕擔風險、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議。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主動學習,掌握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規律,并帶動提高班子的專業化水平;既要有加快發展的滿腔熱情,又要有科學方法,既要苦干實干,又要學會巧干。
發展縣域經濟,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潛力可挖、大有空間可拓。只要我們上下聯動、合力攻堅,就一定能搞好突破縣域經濟大合唱,推動我市經濟在新一輪競爭中形成新突破、實現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