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景區一線員工記錄游客文明事 評選百名道德游客
發布時間:2013-08-13 10:32:00
日前,一場拷問中國游客道德素養的問責之風正悄然席卷全國。然而,當我們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揭丑”上時,恰恰忽視了應對措施的探究。
8月1日,曲阜市給導游、環衛工、保安、旅游巴士乘務員等景區一線員工,每人發了一本“文明行為手記”,專門用于記錄他們親眼看到的游客道德行為、文明故事。年終,這些故事將被匯總,并發布到微博、網站等平臺上,由公眾選出100名道德游客,上榜者在獲得物質、榮譽雙重表彰的同時,其行為也將在各大景點門口上榜公示。
這種寄希望于道德游客榜樣帶動效應的做法,究竟能否喚回文明旅游?活動設置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一線員工記錄游客文明事
8月2日,雖臨近立秋,但瘋狂的水銀柱依舊頂到了近36度的位置。對一名導游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帶團,考驗著導游的體魄。
“走到大成殿前,突然覺得兩眼發白,一下就昏了過去,這是我作導游以來頭一次出這么大糗。”在曲阜導游公司的資深導游豐歌看來,自己算是運氣不好中了招。可是,“不幸”的導游卻有幸遇到一個善良的團隊。在他昏迷期間,團里的游客有的撥打急救電話,有的扛起他就往景區門口跑,上演了一出比大日頭還要火熱的“游客救導記”。
“醒來發現自己躺在曲阜市人民醫院的病床上,據說,出手相助的游客直到確定我身體沒大礙后才離開。而我,連是誰把我背出景區的都不知道。”談起當時的感受,豐歌打開自己的“文明行為手記”,提筆寫下“你們是最可愛的游客”,并在向醫生、景區工作人員詢問事件經過后,記錄為小冊子的第一篇日志。
就在事件發生前一天,曲阜市剛剛給導游、環衛工、保安、旅游巴士乘務員等旅游行業一線員工,每人發了一本“文明行為手記”,讓他們專門記錄親眼看到的游客道德行為、文明故事。不求事無巨細、無需描摹狀物,只要把游客的名字、籍貫、聯系方式,以及事情的簡單經過表達清楚即可。
那么,什么才是文明行為呢?
“前些天,我在杏壇旁邊清掃垃圾,看到一個游客摸起石頭就要往墻上刻。還沒等我上前阻止,他就被另外一名游客攔住了。”8月7日,孔廟景區的衛生保潔員陳玉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阻止破壞行為、把別人亂扔的垃圾丟進垃圾桶、排隊時讓老人和孩子先過等等,都應該算是文明行為。
“文明行為本來就是與隨地吐痰、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相對的小善小舉。”來自安徽蕪湖的游客蔡皖簫,在了解到這項活動后當場舉雙手支持。她說,一線員工記錄身邊小事的做法,讓看上去有點虛的道德游客評選變得有著力點,真實而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