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近年來,石場鄉做好“農業+”文章,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特色產業規模,搶抓互聯網機遇,打造人才“雁陣”,開發本地農特產加工、鄉村旅游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激活現代農業發展新動能,描繪出鄉村產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石場鄉率先推動“新農人”完成從“土地經營者”到“價值整合者”的思維躍遷。投資1400萬元,建設電商大樓2座,涵蓋產品展銷、直播銷售、冷鏈倉儲等模塊,聯合物流企業開通農產品專線配送,不僅將本地辣椒、生姜等特色農產品直供老干媽等知名企業,更通過“合作社+直播”模式形成全國市場網絡,帶動周邊村莊部分群眾人均年增收6800多元。作為非遺工坊的莊戶嫂手工煎餅坊,采用“真實場景直播”,讓傳統手工煎餅走出山村,不斷推動非遺企業適應新消費市場,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00%,帶動周邊300余戶農戶增收。
針對農村“空心化”困境,石場鄉構建“政策扶持+技能提升+創業孵化”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定期舉辦培訓班,邀請市縣專家理論授課、本土主播經驗交流,先后吸引32名在外人才回鄉創業,培育有成果的主播15人,引導注冊網店100余家。建立“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幫帶機制,聶家崖前村生態茶園通過山東農業大學創業導師制,開展“理論授課+田間實訓+電商實戰”三位一體培訓,培育本土化人才梯隊。
在鄉村產業同質化競爭的當下,石場鄉立足資源稟賦構建差異化發展路徑,規劃一批以特色農產品為主題的景區化村莊,布局薔薇花墻、谷韻廣場等文旅項目,舉辦薔薇花節、牡丹花節等農事節慶活動,推動“產業融合化、產地景區化”,促進電商經濟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線上線下融合發展。2024年以來,帶動群眾旅游性收入20余萬元。
以千畝板栗基地為核心,培育“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的全周期產業鏈,今年計劃配套建設板栗深加工車間,開發板栗酥、板栗粉等衍生產品。構建起以丹參為核心、紅參、金銀花等特色品種錯落分布,“紅金相映”多品種協同發展的特色藥材產業發展格局,建有標準化丹參、金銀花、黃精、小葉艾種植基地千畝,丹參酮含量等關鍵指標顯著優于國家標準,道地品質享譽市場,真正成為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金鑰匙”。(通訊員 鄭賽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