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數千年的雋永文脈,在三十五年里,融入發展血脈,不斷拓展城市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一片遼闊的文明沃土,在三十五年里,持續灌溉滋養,追尋著幸福生活樣本的核心要義。
城市的昂揚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城市的拔節生長,離不開豐潤的文化文明滋養。地級日照市建立三十五周年,這座枕海而眠的海濱小城,已從傳統到現代,文化發展更加繁榮,文明程度不斷提升,風生水起地演繹屬于自己的芳華。
尤其是中共日照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以來,沿著更加清晰的“加快建設文化文明高地”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日照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不斷釋放城市的自信和溫度,一次次完成蛻變、一次次茁壯成長、一次次追求文化繁榮發展的奇跡。
此時,在新的起點上,日照又將開啟新征程。
守正與創新——
文化事業生機勃發
城市的發展猶如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讀出其奔向未來的足跡與航程:既有勇往直前的膽識和求新求變的勇氣,更有“不忘初心”的耕耘與守望。
奮進的日照始終將文化事業建設放在全局突出位置,堅守著城市前行中的初心。
猶記得3年前,身著環衛工裝的老人,端坐在滿是藏書的書架前專心閱讀,這發生在日照城市書房的一幕被偶然拍下后便在網絡迅速傳播,讓不少網友眼眶溫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照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指示精神,深入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推進全民閱讀工作的部署要求,聚力建設書香社會。
時下,漫步在日照的街巷角落,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15分鐘閱讀圈”日益成型,逐步構建起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55處城市書房與市、縣兩級5處公共圖書館實現聯動,為閱讀提供一方天地;市圖書館夜間延時至22:00,以閱讀之燈點亮了城市文化之光。
走出城市,廣沃的鄉野也早已啜飲著文化之水的滋養。日照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邊界,將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通過建設農家書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全民閱讀“七進”等活動,讓更多人的書香生活觸手可及。目前,全市54個鄉鎮(街道)均建有綜合文化站,建成了覆蓋全市的應急廣播體系,在線率全省第一。
如今,日照生活的每一個切角,都漫溢著文化之美。堅守以人為尺度的“為民情懷”,日照滿足群眾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讓“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成為每個人的歸屬。
——看非遺傳承保護,日照文化自信崛起。去年底,出土于日照東海峪遺址的“蛋殼黑陶高柄杯”,從500多萬件文物中脫穎而出,被選定為山東文物標識實物原型。今年又被寫入全國統編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科書,如今正長期陳列于山東省博物館,是“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借力這一熱潮,今年暑期,日照市博物館依托“蛋殼黑陶高柄杯”等館藏文物,精心策劃100余場社教體驗活動,吸引27萬余觀眾競相奔赴。
目前,全市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1項,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分別有6項、28項、165項。更多的非遺項目正從歷史中踏步而來,煥發新的光彩。
——看文藝精品創作,日照創造活力奔涌。文藝精品承載了社會的各種思想,承托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回望日照建市之初,文藝界人才奇缺,而如今早已文藝隊伍人才濟濟,文藝項目碩果累累。
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推進力度,全市文藝創作日益活躍,創作了現代呂劇《先驅·王盡美》、現代呂劇《山東漢子》、沉浸式黨課《烽火日照 薪火傳承》、電視劇《經山歷海》、電影《花石村的笑聲》等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文藝精品的頻頻推出,讓日照步入了一個文藝的“高質量發展時代”。
——看文化惠民活動,日照扎實推進發展。前不久,在東港區萬家嶺村戲臺前,經典呂劇《墻頭記》跌宕起伏的劇情讓觀眾連連叫好。與此同時,西湖鎮北樂臺村《王漢喜借年》也在精彩上演,劇團演員精彩的表演和唱腔使得現場掌聲不斷。
這只是日照開展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縮影。時序輪轉中,日照今年又把文化惠民“百千萬”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年將組織開展百場文化大集、千場精品戲曲、萬場公益電影進基層活動,目前已開展文化大集114場、精品戲曲進基層855場、放映公益電影2.62萬場。
當歡動的演出團隊一次次走進鄉村,當傳統戲曲再現精彩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在一場場豐富的文化盛宴中,全市的每一位市民都在感受著新時代繁榮文化的浸潤洗禮。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文化的發展,城市的氣質,在縱橫舒展中延續。
布局與進階——
文化產業拔節生長
最近的日照,不斷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10月20日,魅力日照·港臺群星演唱會激情開唱,齊秦、趙傳、葉世榮、姜育恒等眾多實力派港臺歌手用充滿歲月感的經典之聲,喚起幾代人共有的情感記憶;
緊接著,10月23日,2024年第十屆全國民宿大會正式啟幕,600多人齊聚一堂,同探尋民宿發展路徑,共謀民宿發展未來……
兩組鏡頭,兩種維度,交匯出日照“文化+”產業活力奔涌的動人場景。
縱觀近年來厚積薄發的歷程,蓄力前行的文化產業,其蓬勃的發展勢頭不可忽視。以此為指引,日照借力文化底蘊,深耕產業創新,醞釀著一場生動的文化產業發展實踐——
比如,文化產品的“出新”。打造推出名片茶、莒國好禮蜂滿箱、東方太陽城休閑食品等7款精品“文創旅游商品大禮包”。組織文創企業參加第四屆中國(濟南)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實現訂單額超600余萬元。劉氏盤扣“瓷韻”系列多功能布藝包在2023山東省旅游商品大賽中榮獲金獎。
再比如,文旅項目的跨越。日出沙灘酒吧、咖啡與海、星島藍碳計劃、開元森泊度假樂園……在日照,推陳出新的文旅融合精品,正成為吸引外地游客最生動的“原動力”。文化加持,旅游賦能,兩者的深度融合不僅帶來活力動感的城市氛圍,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流量和消費潛力。
基于此,日照聚焦“向著太陽遇見你”“High玩日照金沙灘”主題IP,不斷提升“游”的品質和“娛”的業態,將音樂、運動、露營、咖啡、美食、趕海、游船等“文旅+”要素持續融入“海邊的風景”,持續增加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成為邁向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更優解”。
文化底蘊豐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成果豐碩……發展文化產業,日照底氣十足。
我市相繼出臺《日照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文化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文化產業發展的前行之勢更加清晰。
細品每一次文化展會,日照用黑陶、農民畫等展品折射出背后涌動著的文化氣質;細數每一次文化推介活動,則能清晰地感受到日照文化創新融合發展、助推產業升級過程中激發出的新動能;細看每一個文化園區、企業的發展,遍地開花、生機勃勃,都釋放出一個可喜的信號:日照文化產業正走向跨行業、跨元素融合發展新階段,迸射出新生機。
新變化來自新理念。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中可見一斑——
6月24日,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要積極推動文化“兩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
8月30日,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機制,健全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增強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日照正以厚重文化為底蘊,以融合發展為方向,不斷激活文化內在潛力,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氣質與力量——
文明之路滿目新風
文化與文明相伴相生,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就愈加有力。
文明養育城市,城市行穩致遠。深諳此道的日照,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立德鑄魂的根基,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促進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回應并滿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2017年,日照以優異成績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強烈的發展渴望中,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人文根基的日照,在走向文明的進程中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當下,駐足城市街頭,車水馬龍秩序井然;漫步街心公園,風景如畫心曠神怡;置身市井小巷,人間“煙火”溫暖彌漫;流連社區家園,鄰里和睦互助友善……每一幕都折射出這座城市在追尋現代文明過程中的點滴變化。
這里,身邊榜樣層出不窮——“把東西還給人家,我心里踏實!”今年,住在嵐山區安東衛街道泉子廟社區的77歲收廢品老人王仲田,撿到的7.7萬元后主動報警,僅用2小時就將巨款歸還到失主手中。他用行動堅守道德底線,彰顯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榮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榜單。
王仲田在日照不是個例,這樣的正能量也并不單薄。他們植根于這塊文明沃土,涵養出最有形最鮮活的價值觀。從照顧200余名殘疾人30年的莒縣福利服裝廠廠長辛興芬,到離世后捐獻眼角膜的退伍老兵丁兆志,從還債十六載用行動詮釋誠信的宋祥善,到先后多次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的孔辛亮……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一城春風。截至去年年底,日照已培育中國好人80人、山東好人430人。
這里,文明創建深入推進——是一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521路”的運行,去年起,日照公交承接了公交婚車保障服務,倡導一種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尚;是東港區濤雒鎮丁家營子村326戶村民的約定俗成: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都不大操大辦;是100余個“擺渡愛心食堂”“禮讓斑馬線”“小草學堂”等金牌志愿服務項目,是225座城區公廁設有的“第三衛生間”,在帶給群眾方便的同時,也成為城市里的文明景觀……
將視野再延伸,日照制定出臺《日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關于推進日照市婚喪領域移風易俗的實施方案》;在學校,以全環境立德樹人扣好孩子們的“第一粒扣子”,構建起“家校社網”全域聯動的育人格局;在機關,突出黨員帶頭,組織開展“文明雙向共建”“黨徽在閃耀”等活動;在農村,深入開展移風易俗突出問題綜合整治,讓鄉村文明煥發新活力;在網絡,聚力培樹“日照天天正能量”網宣品牌,讓文明新風浸潤網絡空間…… “城市文明風”與“人間煙火氣”緊緊相擁,讓這座文明之城更有“溫度”。
這里,文明實踐創新開展——18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50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是日照在文明實踐開展中取得的亮眼成績。
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日照的文明實踐不斷創新開展、集聚人氣: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陣地、隊伍、活動融合,文明實踐實現“上網入云”,“零靈發”靈活就業平臺為25萬用戶提供全天候招工就業服務;探索推行“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融媒傳播”工作模式,全市20個鄉鎮(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社會工作服務站陣地實現一體化運營,讓文明在基層深深扎根;廣泛開展基層宣講、文化惠民、學習閱讀等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打通了宣傳、教育、引導、服務群眾的渠道。
從一隅到全域,當文明成為市民自覺的行為方式,當文明沉淀為城市的精神氣質,當文明成為日照發展的無形資源和核心競爭力,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之城,怎不令人向往之。
三十五年回望,無數生動的實踐證明,文明早已內化為日照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風生水起,革新激蕩。
廣闊的山海間,恰風華正茂的日照將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氣風發、昂首前行,以百舸爭流不讓半尺的熱情、千帆競發不落絲毫的奮斗,堅定不移地奔向目標、奔向夢想。(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何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