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及時雨澆透了五蓮山麓的千畝玫瑰田,也澆開了張作會臉上的笑意。從種茶十二年的“老茶骨”,到帶領鄉親們種出“致富花”的領路人,這位"鏗鏘玫瑰"的轉型之路,恰是鄉村振興中“她力量”綻放的生動注腳。
鄉村振興的破局,往往始于一次勇敢的跨界。當張作會放棄熟悉的茶園,頂著質疑種下第一株玫瑰時,她播下的不僅是花苗,更是對鄉村發展的新思考。從100畝荒地到1000畝花海,從單純種植到深加工產業鏈,她用七年時間證明:鄉村的價值不在守舊,而在創新——把玫瑰變成茶、護膚品、點心,讓田埂上的芬芳走進車間、走上貨架,這正是鄉村產業“接二連三”的鮮活實踐。
共富的密碼,藏在帶頭人的格局里。“一個人富了不算啥”,張作會的樸素話語里,是鄉村振興最珍貴的底色。免費送苗、傳授技術,辦"女子學堂"讓婦女習得技能,她用實際行動打破"各掃門前雪"的舊思維,把個人奮斗變成集體行動。當1.2萬名婦女擁有新本領,當376家合作社連成產銷網,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收入的增長,更是鄉村凝聚力的重塑。
如今的劉家坪,玫瑰花與茶葉共香,田園景與文化味交融。這提醒我們: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單一的產業升級,而是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的協同發力。像張作會這樣的“鏗鏘玫瑰”們,既帶著泥土的韌勁,又揣著創新的巧思,正用雙手編織出兼具經濟價值與人文溫度的鄉村新圖景。
玫瑰年年綻放,而鄉村振興的故事,才剛剛翻開更精彩的篇章。(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