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開足馬力。在莒縣浮來山街道,一批重點項目正以超預期速度推進,一批制造企業正憑借創新實力站穩行業前沿。這一切,不僅源于市場主體的奮力拼搏,更得益于街道持續優化的營商“軟環境”,正不斷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硬實力”。
“三個一”服務模式,全程護航項目落地
在潤國(日照)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設現場,設備安裝已進入調試階段。這個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項目,自去年11月開工以來推進順利。企業總經理張偉表示,預計一個多月后即可正式投產,年產能將超過10萬立方米。
項目快速推進,離不開浮來山街道創新實施的“三個一”服務機制:即1名班子成員、1名服務專員和1支專業團隊共同包聯,從項目謀劃、招商引資、建設推進,到要素保障、服務細節,實現全周期“護航”。該街道經濟發展中心主任孫元釗介紹,通過“一站式”服務簡化流程、縮短審批,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真正把服務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一線工作法:“無事不擾、有事必到”
如何真正讀懂企業、精準紓困?浮來山街道的答案是:走向一線。
日照中晟機械有限公司作為首批入駐莒縣鉆集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產業園的企業,已在街道與園區的協同支持下,從新興制造商成長為擁有核心技術的鉆井裝備企業,其產品不僅創下山東省鉆探深度紀錄,更遠銷海外多個礦業產區。
“街道不僅幫助對接市場、爭取政策,還促成了我們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成立產學研中心,為技術突破提供關鍵支撐。”公司總經理牛振中感慨地說。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浮來山街道以“親清”政商關系為紐帶,通過常態化走訪、政策解讀、資源對接,真正讓企業感受到“服務在身邊、難題有人管”。
數據見證實效,“軟環境”提升“硬指標”
優質的營商環境,最終要體現為發展實績。今年上半年,浮來山街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9.8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6.6%。數據背后,是街道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務實行動。
除了提供精準幫扶,街道還積極搭建行業對接會、合作洽談會等平臺,推動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協同發展。同時,以提高數據質量為中心、提升企業服務為重點,扎實推進統計與服務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從項目加速到企業成長,從數據增長到口碑積累,浮來山街道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優質的營商環境,不是口號,而是一種能力;不只是政策,更是一種生態。唯有持續夯實“軟環境”,才能鑄就真正可持續的“硬實力”。(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