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暮色降臨日照海岸線,劉家灣趕海園的千燈星海與啤酒嘉年華的歡騰人潮,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夜經濟”圖景。這不僅是一場夏夜的消費盛宴,更折射出城市在文旅融合與業態創新上的積極探索。日照的實踐告訴我們,夜間經濟絕非簡單的“延長營業時間”,而是需要以文化為魂、以體驗為核,打造真正能留住游客的沉浸式場景。
沉浸式體驗:夜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劉家灣趕海園的“千燈之夜”之所以吸引游客,關鍵在于它超越了傳統觀光模式,將燈光藝術、趕海趣味與親子互動融為一體。巨型花燈與星空燈海營造出童話般的氛圍,而夜間趕海活動則讓游客在星光下體驗收獲的喜悅。這種沉浸式設計,滿足了現代游客對“參與感”和“獨特性”的追求。正如露營區經營者小孫所言,新增的星空燈海和煙花表演成為家庭游客的“打卡”動力。可見,夜經濟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提供白天無法復制的體驗,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多元融合:釋放夜間消費的疊加效應
日照國際啤酒嘉年華的舉辦,進一步展示了夜經濟的多元潛力。啤酒、美食、文創、大馬戲、無人機表演等元素的疊加,不僅覆蓋了不同年齡層的需求,更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這種“一站式”夜游模式,打破了傳統夜間消費的單一性,形成“吃、喝、玩、購、娛”的閉環。來自徐州的游客張先生感嘆“夜晚趕海真舒服”,而啤酒嘉年華的狂歡者則沉浸在音樂與美食中——差異化的場景共同拉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鏈的夜間增長。日照的實踐證明,夜經濟的成功需要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實現“1+1>2”的效果。
城市品牌:從“夜景”到“夜文化”的升級
日照的夜經濟不僅是消費現象,更是城市品牌的一次重塑。通過將海濱風光與現代娛樂結合,日照讓“夜游海岸線”成為獨特的文旅IP。游客對夜間趕海、煙花表演的追捧,反映出人們對自然與人文交融體驗的向往。而持續30天的啤酒嘉年華,則通過長期運營強化了城市“活力夏夜”的標簽。這種品牌化運作,既避免了“曇花一現”的短期效應,也為城市積累了長效吸引力。未來,若能進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如漁家民俗、海洋文化),日照的夜經濟或將從“熱鬧”走向“深度”,成為全國夜游經濟的標桿。
日照的夜經濟圖景,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啟示:真正的夜間活力,既需要燈光璀璨的“顏值”,更需要文化體驗的“內核”;既要滿足消費需求,也要創造情感共鳴。當游客在星光下趕海、在啤酒節中歡笑時,他們帶走的不只是消費賬單,還有對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夜經濟的終極目標,正是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活起來”,更“暖起來”。(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隋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