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的海岸線上,一群年輕人支起畫架,他們的目光在熟悉的燈塔與陌生的森林間流轉。廣西藝術學院的劉源是日照人,卻坦言:“家鄉(xiāng)這種題材是我畫畫以來很長時間都沒觸碰過的。”這句自白,道出了多少人對身邊風景的無視。當藝術學子用畫筆重新聚焦家鄉(xiāng),一種被日常掩蓋的美在畫布上悄然蘇醒。
大學生采風創(chuàng)作,絕非簡單的風景臨摹。西安美院的李巖點出關鍵:“大學生承載著責任,用自己的藝術作品宣傳城市。”藝術賦能城市宣傳,其核心在于視角的轉換——那些被本地人視為尋常的燈塔線條、森林綠意、海天相接,在青年藝術家的筆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油彩的厚重與水彩的輕盈,不只是技法選擇,更是用多元藝術語言解碼城市基因的嘗試。
這場雙向奔赴的價值,在青海師大郭浩江的話語中升華:“太陽代表著日照的城市精神,代表著活力和希望。”青年藝術家從城市汲取靈感,城市則借助青春視角煥發(fā)新生。這種互動不是生硬的“城市推介”,而是以真誠的藝術表達喚起共鳴,讓“陽光海岸 活力日照”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可感可知的畫面溫度。
活動的務實底色更顯誠意——依托“宜當生活”小程序,提供免門票、住宿優(yōu)惠等支持。這揭示藝術賦能的有效路徑:政企協(xié)同搭建平臺,降低創(chuàng)作門檻,讓青年才華得以自由揮灑。當十月線上線下展覽同步開啟,這些作品將成為日照最生動的城市名片,飛入千家萬戶的數(shù)字終端。
藝術對城市的饋贈,從來不是宏大的頌歌,而是讓日常風景煥發(fā)詩意光芒。
青年畫筆下的日照,是一場持續(xù)的藝術對話。它提醒我們:最好的城市宣傳,莫過于讓生活其中的人重新發(fā)現(xiàn)身邊之美,讓遠方的人通過藝術真誠的窗口心生向往。當藝術成為城市的語言,日照的陽光海岸,正閃耀出不一樣的光彩。
日照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