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日照可持續發展植入“綠色基因”
記者:日前,日照召開新一輪林水會戰動員大會,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新一輪林水會戰“雙十”工程規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王洪彩:首輪林水會戰實施兩年來,我市林業會戰累計完成投資26.1億元,造林31.9萬畝,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日照找到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抓手和載體,創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的日照模式,為日照可持續發展植入了“綠色基因”,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新一輪林水會戰“雙十”工程規劃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度的拓展性和多層的疊加性。
在時代性上,規劃集中指向了以鄉村為主的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產品問題和生態產業問題,這些都是對鄉村振興戰略最具體、最生動的實踐。
在拓展性上,推動會戰組織方式、市場手段、內容安排的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比如,新規劃了環青峰嶺水庫、傅疃河流域等帶動性、示范性強,叫得響的一批骨干會戰項目,實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條塊結合,培育一批生態產品、生態產業強村。比如,以重要水源地周邊的退耕還果還林為重點,規劃了一批特色經濟林生產基地,到2020年,全市每個鄉鎮、街道打造1個千畝以上特色經濟林片區,推動生態產品與生態產業深度融合。
在疊加性上,緊緊圍繞促進鄉村振興、旅游富市、精準扶貧、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戰略規劃工程,涵蓋了“彩色鄉土樹種進萬家”、特色經濟林生產基地建設、縣鄉道改造提升與綠化以及水、土壤生態系統保護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
記者:新一輪林業會戰主要包括哪些重點內容?任務目標是什么?與首輪林水會戰相比,新一輪林業會戰有什么具體變化?
王洪彩:新一輪林業會戰在原有“八大綠化工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庭院妝綠、封山護綠兩大工程,變為“十大綠化工程”,目的是為了與我市“生態立市”要求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結合起來。
首輪林水會戰建成一大批“存量工程”,新一輪林水會戰又將實施一大批“增量工程”。原有工程重在完善管護機制、發揮效益上下功夫,著力把生態產品變為生態產業。新一輪工程重在擴大外延、提升內涵上下功夫,讓林水會戰真正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記者:您剛才提到,新一輪林水會戰中,原有工程重在發揮效益上下功夫,請問,我們如何把生態產品變為生態產業,放大生態效應,讓生態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王洪彩:打造林業的“新六產”,這是我們推進林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總體思路。我們將把鄉村作為林業的主戰場,運用創新的思維和市場的手段,圍繞實施“十大綠化工程”,以擴總量來拓展綠色空間,以增效益來推進惠民利民,以提質量來增強森林功能。具體從四個方面著手:
優化產業結構。重點打造、提升特色林果、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木材加工等五大林業產業,逐步形成“傳統+現代”“林業+旅游”“生態+文化”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林產品向高質、高端、高效發展。
堅持規模經營。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發展核桃、榛子、杜仲等名特優新經濟林基地,力爭全市每個重點農業鄉鎮、街道至少打造1個千畝以上片區。特別是依托日照綠茶優勢,積極實施“引茶上山”,實行林下野茶種植,再造日照綠茶新品牌。
培育龍頭企業。以特色林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扶持林業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等經營模式,與林農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實現融合發展。大力推廣“旅游+”“生態+”等林業扶貧模式,推動現代林園綜合體建設,不斷放大生態效益,做大生態產業,讓林區變景區,基地變公園,生態變商品,讓綠色生態資源變為綠色富民資源。
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聽了您的介紹,我們對未來日照的生態產業發展充滿期待。那么我們將采取哪些新的舉措,確保項目落到實處?
王洪彩:在新一輪林水會戰中,我們將從規劃入手,從實干做起,堅持生態與產業結合、造林與管護并舉、綠化與美化同步,迅速掀起會戰熱潮。
積極指導、督導各區縣加快制定2018——2020年新一輪林水會戰規劃及2018年度實施方案,層層分解落實任務目標,實行掛圖作戰、掛圖督戰。
強化資金投入,建立多元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用好涉農資金整合政策,充分發揮林水會戰獎補政策的導向作用。
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大力實施以培育“目標樹”為重點的森林經營模式,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林業資源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
構筑“互聯網+義務植樹”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活動,做到全民動員、全員參與、共建共享。
實行建管一體,誰栽植、誰收益、誰管護。堅持依法治林,完善應急處置機制,修訂完善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切實鞏固好、維護好、發展好林水會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