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秋日的清晨,陽光灑在袁公河上,河面波光粼粼,幾只白鷺在河畔的樹下舒展著腰肢。今年以來,日照市水利局錨定“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以“項目提升年”“改革攻堅年”為驅動,在現代水網織密、河湖生態煥新、民生福祉守護等領域靶向發力,用一個個落地生根的項目、一張張水清岸綠的圖景、一串串溫暖民心的數字,勾勒出一幅水潤港城、利澤民生的治水新答卷。
織密現代水網 夯實發展水支撐
清晨的潯河河畔,大型機械正在河道旁的供水管道工程現場緊張作業,這是日照市現代水網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聚焦防洪提升、供水保障、水生態保護等四大類重點項目,按下建設“加速鍵”。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水利投資12.2億元,爭引上級水利資金3.04億元、同比增長6.5%。一個個項目的落地,讓“水網動脈”更加暢通。水資源配置的“精準度”也在持續提升。全市下達1531個用水計劃,實現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用水戶全覆蓋。通過取用水管理鞏固提升行動,3057個取水口完成比對,讓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水利服務正成為項目落地的“助推器”。針對山鋼寶武、亞太森博等重大項目,市水利局開辟用水保障“綠色通道”,提前規劃水源、優化管網布局,確保項目“用水無憂”。莒縣“水權貸”改革試點的成功創建,更讓水資源成為可交易的“活資產”,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能。上半年,全市水資源稅達5812萬元,節水產業也喜結碩果——1家企業入選省級節水產業重點企業,1個“節水貸”項目獲2.4億元資金支持,節水與發展實現“雙贏”。
繪就河湖新景 激活生態水效益
漫步袁公河莒縣段,兩岸草木蔥蘢,親水步道蜿蜒延伸,不時有市民駐足拍照。這條正在創建國家級幸福河湖的河道,正從“美麗”向“效益”蝶變。
今年上半年,日照市加快推進袁公河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同步開展5條(段)省級幸福河湖打造。在此基礎上,袁公河(莒縣段)、趙莊河成為“效益河湖”樣板——通過生態修復與產業融合,沿河發展起采摘園、民宿等業態,讓“清水綠岸”變成“金山銀山”。傅疃河流域則裝上“智慧大腦”,數字河湖建設讓河道監測、調度更精準,汛期可實時預警水位變化,日常能智能監測水質。
為給河湖“立規矩”,新一輪采砂規劃、河湖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穩步推進,讓每一條河流都保持“健康體魄”。如今的日照河湖,正實現從“管得住”到“管得好”再到“效益優”的跨越。
守護民生福祉 筑牢安全水防線
防汛減災工作繃緊安全弦。9名市、縣、鄉防汛行政責任人上崗,13座大中型水庫、7條市級河流及527座小型水庫防洪預案全部修訂完畢。入汛以來,每周與氣象、水文部門會商,成功應對4輪強降雨和臺風“竹節草”影響,13座大中型水庫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平穩運行。每周進行抗旱專題會商,協調財政部門撥付382萬元防汛抗旱資金至各區縣、功能區用于抗旱工作。發揮大中型灌區抗旱保灌作用,春灌、夏灌累計灌溉供水7883萬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150.94萬畝,其中,大中型灌區累計灌溉供水3559.4萬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40.14萬畝。
“家里自來水更穩了,再也不用擔心高峰期停水。”東港區三莊鎮村民王大爺的話,道出了農村供水提升帶來的實惠。市水利局創新監督機制,與12345政務熱線共享數據,確保群眾反映的農村飲水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獲得群眾廣泛肯定。
2025年,日照水利以實干擦亮“水名片”。接下來,水利部門將持續攻堅,讓水網更暢通、河湖更靚麗、民生更安心,為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注入澎湃“水動力”。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田文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