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莒縣東莞鎮大沈劉莊村,這個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古村落,如今正以“劉勰故里,生態沈劉莊”的新形象,在保護與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大沈劉莊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保存著多處歷史建筑。這里還是《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故居,村內保留著較多古井、石橋、駁岸、河道、石階、石碑、石磨、石碾等歷史文化遺存,擁有石龍泉等遺址?!贝笊騽⑶f村黨支部書記劉增銀介紹。大沈劉莊村歷史悠遠,村中的千年古木,見證了數代人的歲月更迭。而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此著書立說的往事,更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如今,村內保留的30余處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居以及諸多歷史遺存,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大沈劉莊村是我市目前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為了守護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市、縣住建部門堅持規劃引領,組織編制了《東莞鎮大沈劉莊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21—2035年)》,并通過開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傳承調研、專家咨詢服務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等措施,指導村鎮在嚴格落實保護規劃的前提下發展,實現了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與發展的和諧共生。
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離不開村民的參與。市、縣住建部門堅持“政策引導+村民自治”的思路,指導村鎮推行名村保護公眾監督機制,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名村共建共治新路子。一方面,指導村莊制定《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村規民約》,明確建房風格、高度控制等要求,對核心區村民發放修繕補貼;另一方面,組織村莊成立“古村保護理事會”,邀請有文化有名望的鄉親、匠人參與名村保護利用討論,并開展“打花棍”“烙煎餅”等非遺傳承活動,讓年輕一代成為歷史文化守護者。
歷史文化名村的招牌,給村莊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如今,大沈劉莊村已成為備受青睞的旅游打卡地,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莊經濟的增長,還促進了名村歷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古村是我們的‘傳家寶’,不能丟了魂!”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增銀說。大沈劉莊村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歷史文化名村的厚重底蘊。隨著古村歷史文化資源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的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意識和參與度有了明顯提升,大沈劉莊村的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利用步入了“保護—發展—反哺”的良性循環軌道。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范開元 通訊員 劉志 許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