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蓮縣政協在市政協的指導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堅定政治立場、把牢大局方向、勇于創新擔當、彰顯智慧力量”工作導向,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方位新使命,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找準抓實履職著力點,持續推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為促進全縣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突出黨建引領 著力把握正確履職方向
樹牢政治意識。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政協事業的最高原則,把講政治擺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發揮政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縣委領導核心地位,重大問題、重要事項及時請示報告,每年向縣委作一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工作報告,每年度協商計劃報請縣委常委會審議。對上級黨委召開的重要會議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結合工作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強化理論武裝。建立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引領,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帶頭學,委員活動組集中學,專題培訓研討、個人自學相配套的多層次、常態化學習制度體系,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政協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確保全縣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學得準、掌握得牢、理解得透,不斷激發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
加強組織制度建設。制定《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關于加強中共黨員委員與黨外委員聯系的意見(試行)》,建立政協黨組成員聯系專門委員會和界別制度。在鄉鎮(街道)和縣直委員活動組中成立臨時黨支部,開展黨的工作,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聚焦中心任務 著力匯聚智慧力量
兩條主線貫穿始終。圍繞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堅持抓大事、議要事,確定兩條主線貫穿本屆政協工作始終。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年年看、年年議”。綠色是五蓮的最大底色、最好名片,圍繞把綠色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本屆政協伊始就提出綠色發展“年年看、年年議”,年年有主題,一屆不間斷,持續跟蹤,接力建言。先后組織“堅定綠色發展信心 實現綠色崛起”“發揮資源優勢 建設康養名縣”“推動文化旅游發展 促進提檔升級”“發展循環經濟壯大石材產業”等協商議政活動,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推動綠色發展具體化、項目化、產業化。二是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成立系列文化叢書編纂委員會,制定叢書編纂五年計劃,力爭本屆內出版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叢書。已出版發行《五蓮文化集萃》《護國萬壽光明寺》《天下第一奇書探秘》《五蓮崇教尚學縱覽》《九仙山逸民文化》,啟動編纂《五蓮生態攬粹》《五蓮方言品鑒》。成立政協書畫聯誼會,組織“喜迎十九大 聚焦新變化”書畫聯誼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舉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書畫展和“五蓮縣雅石暨書法聯展”,謳歌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年來的豐功偉績。
廣泛凝聚社會正能量。發揮大團結大聯合的政治優勢,以政協會議為平臺、調研視察為載體、界別活動為紐帶,加強與各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團結合作。開展“看亮點、聚共識、增信心”視察活動,組織委員對全縣鄉村振興亮點工作進行觀摩學習,體驗新變化、感受新成就、凝聚新共識。組織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加油鼓勁。走訪聯系北京、南京等地五蓮籍在外人才,動員智力回鄉、資源回鄉、情感回鄉。主動與江蘇常州、南通和省內青島、淄博等地政協聯誼交流,宣傳推介我縣投資環境和發展優勢。
全力靠上重點工作。主席會議成員積極參與新舊動能轉換“八大工程”、重點項目包保、鄉鎮包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深入一線調研督導,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疫情防控中,及時向全縣政協委員發出帶頭提高政治站位、帶頭凝聚防控合力、帶頭落實防控要求、帶頭發揮表率作用、帶頭踴躍奉獻愛心“五個帶頭”的倡議。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主動作為,立足各自崗位和職責參與疫情防控,合力筑起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堅固堤壩。全縣重點工作攻堅動員會議后,立即印發《關于積極履職盡責 助力重點工作攻堅的通知》,召開常委會議,從更高質量建言獻策、更大范圍匯聚攻堅力量、更富成效推動工作落實等方面對聚力攻堅進行安排部署。
堅持履職為民 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深入聯系群眾。制定《關于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意見》,創新建立政協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群眾“雙聯”制度,每位常委聯系4—6名委員,每名委員每季度至少聯系10名群眾。認真落實縣委“部門包小區、黨員聯住戶”制度,每名機關干部聯系20—30名群眾,每月至少聯系一次。組織機關干部到鄉鎮(街道)開展走村入戶大走訪活動,圍繞群眾思想認識困惑點、利益關系交織點、社會矛盾易發點,及時做好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工作。群眾經常見到委員,感到委員和自己很親,政協離自己很近。
切實關注民生。綜合運用視察監督、會議監督、專項監督等方式方法,圍繞精準脫貧、教育均衡發展、城市建設管理、食品安全監管、交通出行、就業和社會保障、公益性公墓建設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議題開展民主監督,提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推動解決問題、改進工作。誠心做好包聯貧困村和貧困戶工作,幫助包聯村安裝自來水凈化設施,確保了飲水安全。年年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下鄉活動。
積極反映民意。注重發揮提案溝通黨政、聯系各界的重要渠道作用,建立重點提案縣級領導領銜督辦制度,開展提案辦理評議工作,4年來委員提交民生改善提案120多件,推動解決規范物業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合理規劃建設便民市場、優化公交線路和站點設置等民生訴求問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評辦法》,聘請42名政協委員、政協機關干部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為特邀信息員,確保收集廣泛,上通下達。去年以來向省市政協、縣委和縣政府提報社情民意信息40多條,被省市政協采用17條,《關于加強大櫻桃果蠅防治的建議》被縣委主要領導批示,批轉有關鄉鎮、部門解決落實。
夯實履職基礎 著力增強工作活力
做實調查研究。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履行職能的基本功、政協工作的“壓艙石”,貫穿視察、協商、監督等各項工作的全過程。在調研過程中,注重安排充足調研時間,增加實地調研次數,認真“解剖麻雀”,拿出破解問題的真招實招,形成高質量、有干貨、真管用的調研成果。近年來,先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破發展康養產業、發展壯大大櫻桃產業、優化營商環境等課題進行深入調研,《關于突破發展康養產業 搶先打響“康養五蓮”品牌》《推行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促進畜禽養殖業轉型升級》《弘揚“工匠精神”,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等7篇調研報告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作出批示。把10月份固定為“集中調研月”,由各主席帶隊,深入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廠礦企業、委員群眾,了解經濟社會發展新成績新亮點、扎實推進工作的好措施好方法、制約經濟發展的問題和不足、干部群眾意見意愿訴求,找準政協工作的著力點,為縣委和縣政府建言獻策。
加強委員管理服務。抓好學習培訓。邀請省市政協、市委黨校專家、曲師大教授學者、部門單位負責同志舉辦10次專題報告會和“政協講堂”,扎實開展“為什么當委員、當委員干什么、當委員留什么”學習研討活動,有效增強了廣大委員“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反映民心、凝聚人心”的大局意識和政治素養,提高了履行職能的理論水平和工作本領。搭建活動平臺。創新建立“委員雙月見面”制度,確定每雙月的中旬為委員“雙月見面”時間,為委員常態化學習培訓、溝通交流、調研視察等搭建新平臺。廣泛邀請委員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協商、調研、視察活動,確保每位委員至少參加一次政協重要活動,改變了過去委員履職存在的“熱熱鬧鬧三兩天,冷冷清清大半年”的現象。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委員履職檔案,詳細記錄履職情況。制定委員履職管理辦法、考核辦法、退出和暫停履職辦法,對委員進行考評,從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出席會議、撰寫提案、參加視察調研和學習培訓等活動、反映社情民意、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及獲得榮譽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綜合評價,并將考評結果通報委員個人和所在單位,作為委員評比先進、推薦優秀以及新一屆政協繼續提名委員人選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強了委員的履職責任感和使命感。幾年來通報表彰優秀政協委員152人次。
抓牢機關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關于加強政協系統黨建工作的意見,不斷鞏固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倡樹“高、嚴、實、快、細”工作理念,堅持“抓實抓嚴、提質提效”,引導機關干部樹牢“一線思維”。開展“對標桿、學經驗、找問題、重實干、促提升”活動,組織到青島、江浙等地政協學作風、學經驗,不斷提升境界提高標準。強化制度保障,及時修訂完善機關議事決策、集體學習、工作考勤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制度18項,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