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莒縣寨里河鎮創新舉措,通過“孵化中心+家庭工坊”的鎮村協同聯動發展模式,激活了鎮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蹚出了一條促進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的新路子。
發展“家庭工坊”破解村內就業難題
對寨里河鎮而言,由于受鎮域區位、交通和土地建設用地指標等因素的制約,想通過招引一個“十強”企業來帶動就業十分困難。同時,全鎮人均耕地面積少,很多農村婦女因照顧家庭等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群眾的收入難以得到保障。
面對這一難題,寨里河鎮黨委、政府科學研判,結合全鎮實際,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契機,把無法外出就業的勞動力組織起來,通過居家開設“家庭工坊”的方式,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獲得穩定的收入。
在上麻峪子村,該村黨支部領辦了“男主外、女主內”勞務專業合作社,根據村民的愛好特長和就業意愿,對全村的勞動力建立勞務檔案和人才庫,吸收村民入社。社員在家即可對工廠的訂單進行來料加工,實現了顧家掙錢兩不誤。
“我丈夫在外務工,孩子還小需要照顧,我沒法去工廠上班,就從毛絨玩具廠領取加工的物料,把車間從工廠搬到家里,除去照顧孩子、洗衣做飯,我每天在家工作五六個小時能有60—70元的收入,家里人生活費不但有著落了,還能有剩余。”上麻峪子村村民史洪秀對“家庭工坊”模式贊不絕口。
目前,該鎮已有18個村成立了勞務合作社,開設“家庭工坊”126家,有效帶動了閑置勞動力就業。
搭建孵化平臺打造鎮域發展引擎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讓更多村民能夠通過“家庭工坊”致富,帶動更多閑置勞動力就業,寨里河鎮黨委政府投資對孵化中心進行了裝修改造,將其打造成集技能培訓、產品研發、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孵化平臺,為“家庭工坊”的創辦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孵化中心定期舉辦技能培訓班,各村以村為單位組織社員集中培訓,讓社員掌握一技之能后參加生產。”寨里河鎮孵化中心負責人說,通過與企業合作、對產品進行升級,既能增強產品競爭力,又能持續獲得訂單。
著眼于進一步擴大產品銷路,該鎮孵化中心成立了“網紅直播間”,有一技之長的村民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對特色產品進行直播推介,開辟增收渠道。
“以前我僅僅將刻瓷當做一個愛好,成立‘家庭工坊’后,我就在孵化中心內的網紅直播間對外推介銷售,現在工作室內的刻瓷聲就沒斷過。”上麻峪子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劉春江笑著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寨里河鎮已有150余人次接受孵化中心培訓,孵化中心成為全鎮“家庭工坊”的助推器,為拓寬全鎮就業渠道、提升群眾收入提供了動力保障。
做好互動跟進實現鎮村創業突破
為讓村民充分了解“家庭工坊”的發展前景,增強村民創辦“家庭工坊”的信心,寨里河鎮黨委、政府多次帶領村民赴外地參觀學習,通過實地考察,拓寬村民的視野,提升村民創辦“家庭工坊”的積極性。同時,該鎮還招引了毛絨玩具工廠等3個配套產業項目,為“家庭工坊”提供訂單的后續保障。
針對村民創辦“家庭工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該鎮孵化中心開設指導服務,由專業人員進行全程指導,切實保障“家庭工坊”的后續運營。對符合條件入駐孵化中心的創業項目,可免費使用孵化中心的場地,享受免房租、免水電費等優惠政策。
“我感受到了寨里河鎮黨委、政府滿滿的誠意,于是入駐到這里,孵化中心為我配置了創作間、產品展示間和學員培訓室,我心里特別滿意,接下來,我會更加努力,帶領寨里河鎮‘家庭工坊’農民畫項目闖出一片天。”日照農民畫傳承人杜加濤充滿信心地說。
如今,寨里河鎮正乘著“孵化中心+家庭工坊”的快車,向著進一步穩定村民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高效發展之路穩步前行。(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厲倩 通訊員 王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