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噠噠噠,左右、噠噠噠”,7月1日下午3點,城市花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跟著音樂節拍,馨韻舞蹈隊的排練很是火熱。
“除了舞蹈隊還有合唱團、葫蘆絲、太極等各種業余團體,關鍵是有這么個免費場所供大家使用,不僅鍛煉身體,也增進了鄰里感情,真是要好好感謝社區的組織。”城市花園社區石化大廈業主、舞蹈隊隊長楊汝芬跳舞間隙跟記者說。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更是群眾的家園所依。解鎖東港區秦樓街道社區群眾的“幸福密碼”,原來,是將黨建貫穿于社區自治、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探索,讓社區工作聽民聲、接地氣。東港區副區長、秦樓街道黨工委書記厲彥寶解讀:“黨建散發光和熱,社區迎來美與好。我們通過‘紅色領航’黨建服務品牌建設,引領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體驗到了幸福感。”
硬核!黨員帶頭匯聚共建力量
“疫情期間,社區一說報名到小區輪流執勤,好多黨員志愿者十分踴躍,其中不少60歲以上的老黨員們。”在城市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鄭芳的記憶里,至今記得這份感動。
疫情來襲,如何筑牢社區這第一道防線?120余名黨員沖鋒在前,成為社區戰疫的中堅力量。鄭芳看來,這并不是偶然,因為在日常的社區治理中,黨員的身影無處不在。
城市花園社區成立早、相對成熟。社區黨組織將轄區劃分為8個網格,各網格中首選黨員配強8名網格長、56名樓長,延伸社區黨組織鏈條,把組織建到居民身邊。
在日常社區治理中,社區號召黨員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搭建起“黨員帶家庭、家庭帶鄰里、鄰里帶樓道、樓道帶社區”的共建模式。目前,社區共有報到黨員856名,登記注冊志愿者2031人,每年組織社區志愿活動60場次以上,都是圍繞社區交通秩序維護、樓棟衛生清理等開展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環境改善。
“凝聚力變成了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正是通過身邊黨員的存在、服務、引導,無形之中提升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度、歸宿感。”鄭芳說。
點贊!民生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在尚德社區見到社區黨總支書記高麒瀅的時候,她正在籌備每月一次的黨建聯席會,共商社區治理事務。以社區、居委會兩級黨組織為主導,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聯席會,成為參與社區共建共治的載體紐帶。
社區居民列出“需求清單”,共建單位提出可共享的“資源清單”,社區“大黨委”生成“項目清單”———“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帶著溫度的服務送到群眾身邊。”高麒瀅說。
資料中顯示,尚德社區轄7個居民區、1個村居,社區服務對象5082戶、13488人,現有直管黨員53名,駐區單位13家,報到黨員587人。針對居民需求多元化,尚德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圍繞“黨建聚能、精致服務、融合共治”的三條主線,通過沉網、聯動、自治三大機制,發揮黨建統領作用,指引工作方向。
同樣,對剛成立不久的安泰國際廣場樓宇黨總支來說,也是通過施行“黨建+ N”服務模式,讓樓宇黨建賦能“豎起來的社區”———
協調整合工商、稅務、司法等行政職能部門,建立“項目化服務”清單,為企業提供黨建服務、創業扶持、稅務咨詢等七大品類30余項服務;同時,還整合安泰集團資源,為職工提供住房、入學、就醫等服務保障,將樓宇企業和黨員職工凝聚在一起。
出彩!品牌打造注入紅色能量
經過精心培育,各個社區涌現出一批叫得響的社區黨建品牌,引領基層黨建新風———
在城市花園社區,通過實施民生微實事、社區微公益、黨員微行動、先鋒微講堂、居民微心愿,打造“五微服務、情暖萬家”黨建服務品牌。
在濟南路社區,完善黨建品牌“紅色先鋒”,利用“鄰里一家”“心連心”黨建睦鄰點,增強了老黨員的社會融入,解決了社區唱“獨角戲”的現狀。
在北京路社區,探索整合轄區沿街商戶資源,打造服務品牌“商居一家親”,實現商鋪與居民之間共建、共商、共享、共融。
“一處處黨建示范點的打造,就是搭起一座座聯系黨員、群眾的橋梁,我們向黨員、群眾問計、問需,確保建成后‘受歡迎、推得開、叫得響’,真正讓黨員群眾家門口感受到黨建的溫度!”秦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王文強介紹。下一步,該街道將擦亮‘紅色領航’黨建品牌,推進基層黨建區域化、社會治理扁平化,探索黨建統領、區域共建、社會協同、綜合治理的運行機制,做到讓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史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