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機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通航4年來,日照機場共獲得“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 “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全國民航青年文明號”等榮譽30余項。
一、堅持創新驅動 持續打造“三位一體”發展模式 在省機場集團和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日照機場按照支線運輸、通用航空和航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理念,聚焦客貨運輸主業,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和航空產業,各項業務齊頭并進。2018年8月,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到日照機場調研時指出:“日照機場立足支線運輸、通用航空、航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定位,強化機場運行管理,聚力航校培訓等航空產業發展,既符合民航局提出的‘兩翼齊飛’發展戰略,又符合支線機場發展實際,通過通航短短兩年多努力,不僅實現了旅客吞吐量快速增長,而且打造了‘1+N’通航發展模式,趟出了一條支線機場發展的成功路徑。” 2018年,實現旅客吞吐量90.3萬人次,提前7年達到2025年的規劃設計能力;2019年,旅客吞吐量101.7萬人次,用4年時間跨入“百萬級”機場行列,發展速度和質量走在全國同期同類機場前列;年飛行量12萬架次,在全國239個機場中位列第27位,實現了支線運輸“日照加速度”。 日照機場爭取北部戰區空軍劃設15塊、12500平方公里的通航空域,成為華東地區唯一劃設低空飛行空域的城市。全國34家141航校,已有3家將主運行基地放在日照機場,目前有5家通航企業、45架通用飛機駐場開展通航訓練,通航飛行連續3年保持120%的增長速度。 民航飛機維修、培訓等業務開展良好,成為國內支線運輸機場中唯一具有運輸客機維修能力的單位;空客A320D級模擬機通過中國民航局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通航飛機制造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山東培訓基地項目已經啟動。 二、堅持機制創新 打造“1+N”通航發展新模式 日照機場創新打造“1+N”通航發展模式,以日照機場為“1”,以嵐山、濤雒等通用機場、起降點為“N”的支線帶通用、通用帶起降點的運營網絡開始建立,促進了支線機場和通用航空“兩翼齊飛”。2019年,通航飛行11.6萬架次、3.2萬小時,飛行時間占全省的1/3,培養飛行員超過150名,已成為山東省最大的通航訓練基地;開展通航作業120架次。2019年6月,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在《日照機場保障通用航空發展情況的報告》上批示:“日照機場的做法是運輸機場保障通航的范例,值得認真總結和在相關機場學習推廣,尤其是運行量不大的機場”。民航局下發電報在全國中小機場推廣。 三、堅持黨建引領 凝聚發展合力 日照機場始終把黨建作為引領發展的引擎,建立“黨建+”工作法,在“黨建+安全生產”“黨建+班組建設”“黨建+文化建設”等方面創造性開展工作。2020年,日照機場借鑒機場安全管理體系理念,創新制定公司黨建工作手冊體系,讓軟約束變為硬指標,定性變為定量,碎片化變系統化,階段性變閉環性,使公司黨建實現清單化、年歷化、責任化、信息化的目標。在“先鋒領航”黨建品牌引領下,日照機場“過硬支部+黨建品牌”的特色黨建工作法成效初顯,黨員先鋒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創新實施的“學思踐悟”“五型十陣地”“核心引領匠心”“面對面、心連心”“手拉手齊繪同心圓”等支部工作法,將支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成為凝心聚力促發展的澎湃動力。 四、堅持創新求變 激發內生動力 日照機場在創新中謀求新發展,主動探索,創新求變,實施“亮點工程”,最大限度激發全員的內在動力。“從家門到艙門”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二維碼設備電子集成手冊、“雙十雙高”班組建設、勞模創新工作室等30余項創新做法亮點紛呈。2019年6月,日照機場以“人人都是創新主體,處處都有創新課題”為理念,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便捷式油桶開啟扳手、水閥開啟桿、螺栓保護帽……一項項創新項目在這里誕生。日照機場自主研發的“供水管路水壓測試裝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來源:日照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