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小寧 通訊員 楊美珍
2月22日,落地日照高新區河山鎮申家坡社區的華地新材料項目如期開工建設??粗诰驒C進廠施工,該鎮申家坡社區書記丁陽舒了一口氣,他轉身又趕往下一個項目目的地,進行項目落地的協調。
項目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盡管疫情未退,但項目發展不能耽擱,項目只有真正落了地,才能化為經濟動力,服務園區發展。
推進項目落地,土地征收、騰空是關鍵,而土地征收關系到被征遷村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到項目推進進度。為此,河山鎮成立土地征遷工作專班,一個項目一套班子,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從地上附著物評估開始的每個環節要求鎮、村干部全程參與,調查摸底,全面掌握土地征遷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面對征遷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該鎮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地充當政策“講解員”和村民的“傾聽者”,用春風化雨般的耐心解開村民心中的疙瘩。
年前,日照高新區招引的華地新材料項目選址落地在該區河山鎮申家坡社區,項目涉及2個村50多戶村民的3.73公頃土地,項目計劃2月份開始施工建設,5月份投產。
一邊是等待落地的項目,一邊是村民的思想工作還沒做通。1月20日,接到“任務”的村干部個個犯了愁。
“一家一戶走,耐心細致講。”該社區書記丁陽說,而此時,又是疫情期間。
特殊時期,防控不能松懈,清表也不能停步。項目涉及的屯嶺村和申家坡村,村口的防疫檢查點變成村委的臨時工作點,村干部在檢查點上為村民講解土地征收政策,解村民難題。
“有時候約好在路口,或者在路上碰到了,我們就耐心講給村民聽。”丁陽說。聽心聲、調心態、解心結,不斷打消村民的顧慮,不到一個月,項目涉及的大部分土地征遷完成,只剩下一戶。
“這戶村民種植的3個草莓大棚正值盛果期,村民不舍得拆,我們看著也心疼。”申家坡村黨支部書記邵澤連說。
不能讓村民“心寒”。為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申家坡村與施工方協調,將這戶村民的大棚拆除時間往后延長,盡量減少損失,項目方在其他騰空的地面同步進行施工。利用這個時間差,鎮村干部連續10多天入戶做工作,并幫助解決該戶兩位需搬遷老人的住房問題。經歷了很多次的吃“閉門羹”、坐“冷板凳”,該戶被鎮、村工作人員的真心所感動,從開始的極端排斥、抵觸到后來的理解、支持,并主動提前拆除大棚。
暖心的政策,心貼心的交流,解民憂、紓民困,征遷工作最終贏得全部村民的信任與支持,土地騰空進一步加快,保障了項目推進進度。
“全力服務項目建設,征遷中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真情換真心,就能得到村民的支持與認可?!痹撴側舜笾飨悅フf。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河山鎮掛圖作戰,創新項目推進方式,不斷掀起項目推進熱潮。
干出力度,拼出溫度,創出項目落地速度。截至目前,河山鎮已騰空土地約20公頃,先后服務歐仁環保、華車新能源、百替土地置換、華地新材料等項目落地,今年,該鎮計劃服務市、區12個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