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日照訊 為車輛配置一枚內置射頻芯片的“電子車牌”,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實現車輛管理的全覆蓋,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兩輪電動車、自行車、摩托車等車輛都可納入平臺管理。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智慧社區(場區)車輛管理平臺,讓社區(場區)車輛管理有了“新法寶”。
而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日照山川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近日,記者來到該公司,解讀這項創新技術背后的“密碼”。
談起這項技術研發的初衷,該公司技術負責人高凡杰說:“現在大多數社區的車輛管理,多采用攝像頭視覺車牌識別的方式來識別、管理汽車出入,除車牌識別易受多種環境因素干擾外,對于數量眾多的兩輪電動車、自行車、摩托車等沒有統一制式車牌的車輛都無法管理。我們的技術研發中心瞄準這一商機,約用5個月時間,攻克了這一難關,以對接物聯網時代的新型智慧社區建設。”
據了解,這項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需封閉管理的社區(場區),實現進出社區(場區)的車輛信息快速采集、道閘自動開閉、信息自動推送,既利于社區(場區)管理,又極大方便了廣大車主。
相較于傳統的視覺、藍牙等車輛識別管理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識別距離遠、管理車輛種類多、使用壽命長、安全性高、兼容性強等優點。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視覺車牌識別容易受光照強度、識別角度以及車牌潔凈度等因素影響,綜合識別速度一般需 1至3秒,而采用射頻識別技術完全不受上述因素的影響,綜合識別速度只需 0.3秒,識別效率提高5至10倍。并且,“電子車牌”無需內置電池,更不需外接電源,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
此外,“電子車牌”采用國產射頻芯片,既保證了供應鏈的安全可控,更是對自主芯片的支持。在安全性上,芯片內置國密算法,從源頭上杜絕了偽造、仿造“電子車牌”的可能性。
技術的創新,離不開專業的研發平臺和團隊。公司建有“日照市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多所知名院校簽署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協議》,設有軟件和智能硬件研發團隊,配有專職研發人員20余名。在該產品研發的技術攻關期,核心研發團隊連續奮戰30多天,有的回家后繼續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那段時間,大家一起研究算法、討論方案,在不同場景中測試射頻信號在空間場的電場強度,在現場和實驗室中測試“電子車牌”的靈敏度、頻段,優中選優,最終確定了合適的“電子車牌”、采集識別的合理距離、開關門合理時間、快速識別的核心算法等,成功研發了該款適應多種場景、多客戶群體的多配置版本產品,滿足了廣大客戶的需求。
據了解,日照山川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相繼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30余項、硬件產品20余項,均已推向市場并獲得認可。其中,射頻識別、智能柜、電子封印、物聯網鎖是其代表性產品,特別是“無線射頻”“智能物聯”等技術在電力領域推廣應用,成果顯著。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公司入列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第八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評2018年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培育)企業、2018山東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入庫培育企業等多項榮譽。
“近兩年我們加大了物聯網領域的研發力度,積極拓展射頻識別、智慧傳感、智能操控、AI等技術在需求更為廣泛的民用、商用市場的應用。我們的目標是將公司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物聯網企業,用技術改變生活,用產品服務大眾,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報效國家,回饋社會。”公司負責人李宜鵬說。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宋慶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