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徐廷曉 李大偉
黃河,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母親河。黃河水流千古,流出了漫無邊際的黃土地,流出了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更流出了熠熠生輝的黃河文化。數千年來,黃河母親帶著“回家”的夙愿,一路奔涌向前,最終在東營市注入渤海。
10月23日至26日,“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東營行”活動在東營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黨報社長、總編輯及相關負責人在這里交流媒體融合經驗,共商報業發展大計,感受東營城市魅力,見證黃河口生態文明。
東營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環渤海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的旅游資源,黃河從這里入海,兵圣孫武在這里誕生,勝利油田在這里崛起,呂劇在這里發源,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在這里交融。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黃河口生態旅游區依托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建,曾獲得“國家級示范自然保護區”“國際重要濕地”“中國東方白鸛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中國六大最美濕地”等多項榮譽稱號。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暖溫帶唯一一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這里萬物生長、群鳥翔集,長河落日蕩氣回腸,風中蘆花搖曳飄蕩,濕地紅毯無邊無垠。
黃河口生態濕地萬物生長、群鳥翔集
九曲黃河東入海,水漫之地有豐色。黃河裹挾著泥沙日夜沖刷沉積,以“世界造陸冠軍”的姿態,夜以繼日地填海造陸。在這里,黃河用匍匐的姿態,與滔滔海水深情相擁,黃色的河水遇上湛藍的海水,形成河海交匯的天下奇觀。
翅堿蓬:濕地紅毯無邊無垠
翅堿蓬是見證了黃河入海口滄海桑田變遷的植物,每年秋天,吸足了鹽分的翅堿蓬通體呈紫紅色,與盤曲交錯的河海溝渠相互交織,蜿蜒交錯,如夢如幻,遠遠望去宛如一片迎賓的紅地毯,每年都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遠道而來瞻仰這攝人心魄的壯美。
中國孫子文化園
中國孫子文化園-孫武像
“兵圣”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樂安(東營市廣饒縣)人,被稱作“百世兵家之師”,其著作《孫子兵法》流傳千古,對中國軍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弘揚孫子文化,廣饒縣規劃建設了總面積42平方公里的孫子文化旅游區,是以孫武湖綜合開發為基礎,依據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旅游度假區標準,按照“生態、旅游、文化、城市”的功能定位,打造的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商貿服務、宗教朝圣、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華泰集團新聞紙生產車間
華泰集團是以造紙、化工為龍頭,集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餐飲、地產、金融等十多個產業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建有全球最大的高檔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鹽化工生產基地。
海上石油鉆井平臺
揮舞手臂的采油機
去年10月25日,東營成為全球18個首批“國際濕地城市”之一,這是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最高、分量最重、含金量最足的一個獎項。
黃河入海口濕地生態系統
黃河入海口濕地
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古今文明激揚碰撞,多元文化交融并存,成就了絢爛多姿的大美東營。以黃河文化、古齊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移民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流淌成了一幅徐徐展開、引人入勝的文化長卷,它們不僅賡續著東營這座年輕城市的血脈,更錘煉了她的生命和靈魂,為東營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
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為全力做好“旅游富民”這篇大文章,把旅游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東營把“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目標定位之一,并將“旅游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列為全市五大行動計劃之一,打造“黃河入海、我們回家”的文化旅游品牌。
風中蘆花搖曳飄蕩
道一聲“黃河入海、我們回家”,這是大海的洶涌澎湃,這是大河的真摯邀請!在這片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東營這座極富魅力的城市正張開雙臂熱烈擁抱世界,以“黃河入海城市、濕地城市、旅游城市、開放城市”的新時代城市形象之姿歡迎四海賓朋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