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翠,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教育和體育局教師教育科副科長,日照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2018年8月底,已有32年教齡的她在做完大手術痊愈不久,就積極響應教育部首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毅然報名來到昆侖山下的西北邊陲新疆喀什麥蓋提縣支教,并擔任麥蓋提縣日照教育援疆發展中心師訓辦副主任。
一到達授援地,孫運翠就積極與當地教育局和學校對接,主動適應當地環境和社會條件,迅速融入當地教師培訓工作中。
根據前期的調查,孫老師大膽提出了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的設想,積極推行開展大教研+集體備課活動,重點解決教師“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廣泛推廣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課堂教學模式的試驗和應用,指導和幫助教師構建生本課堂,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出精彩。
為了加快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和提升教學質量,她不顧年齡大身體弱的實際情況,親自上示范課、觀摩課堂、送教下鄉、課堂氣氛和效果分析、課堂觀摩反饋,主動幫助青年教師分析知識點和重難點、把握和挖掘教材,對其在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和組織教學等環節給于先進、科學、直觀的示范引領,將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孫運翠在上示范課
同時,她積極參與“青藍”工程,將強校與弱校結對,援疆教師與本地教師結對拜師,她與五位年輕教師結為師徒,每周盡可能地參加他們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交流,跟他們探討課前備課構思、現場聽課評課并認真加以指點。在她的指導下,這些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都很快成為各學校教學骨干,有些在全縣優質課比賽中獲獎,有些教師教學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孫運翠送教下鄉為聽課教師課后總結輔導
在疆期間,孫運翠帶領有關人員結合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做到點面結合、全員培訓與定向培訓相結合,構建多級教師培訓平臺,打牢基礎,梯級發展,逐步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從教能力。
孫運翠每天早飯后9點出發下鄉,半天時間深入學校課堂、深入教師和學生檢查督導教學常規;半天時間隨堂聽課點評指導,6點到8點培訓上課,針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法超周培訓,全鄉鎮老師分學科分年級全部集中到中心小學參加培訓學習,教師學習積極性高,參訓率95%以上,得到了廣大教師及校領導的認可及好評。
她還利用綠洲直播課堂,每天下午7點開始面向全縣教師直播。因為是全程直播并同步錄制保存,要求和難度以及心里承受感覺相對面訓都壓力山大,這就要求已經10多年沒在教學一線的孫運翠更加認真對待,課前查閱各種資料,努力制作直觀實用精美的課件,盡最大努力將一周的教學內容知識點、難點以及教法和建議分析梳理呈現給老師們。
孫運翠在綠洲課堂直播講學
與此還同時她還開展了國語培訓、教師職業道德培訓、信息技術培訓、青年教師“導師制”培訓,掛牌成立了3個“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抓好骨干教師培養,真正為麥蓋提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教師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孫運翠一直堅持為教學一線服務。作為包鄉教研員,她每周都要到離縣城40多公里的6鄉3至4天,全面指導參與6鄉大小14個學校的大備課、課堂教學、集體教研等工作,經常一個人背包獨行在鄉下的路上。常常是等了半天沒有順風車,只能搭乘小客車下鄉;經常是陌生的車、陌生的乘客,語言不通,需要一個多小時后到中心小學,到達后正是午休時間,沒地可去,只能在樹蔭下站等。隨后一般都是連續聽完3節課,打分、指點、集體評課議課,結束后去鄉汽車站點,買票等車上車, 現在鄉鎮的客車不能直接進城,只能到城郊的鄉鎮客運站,然后再打車去縣城,常常是費盡周折回到宿舍卻早已過了食堂就餐時間。受地方條件所限,她在鄉鎮沒有辦公室和宿舍,全天時間都是在教室、教師辦公室和校園里活動,午飯跟學生一起在食堂吃。
孫運翠課間與學生在一起
截至目前,她走遍了所包6鄉所有學校,深入課堂聽、評課100余節。
麥蓋提發展中心和教育局本是一體,既獨立開展工作,又密切聯系。作為師訓辦副主任,所有的培訓工作孫運翠都積極主動參與,她帶領和協調同事們高質量完成。先后參與組織了麥蓋提縣首屆優質課比賽、全縣小學“同課異構”活動、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每月各校教學常規督導檢查、月考等活動。
孫運翠在輔導學生讀書
另外,她看到學校圖書資源匱乏,當地學生缺少閱讀書籍,就趁寒假回家探親之機,積極聯系后方援助派出單位日照市東港區教育和體育局領導,組織發動全區學校師生愛心捐贈,共募捐圖書6萬余冊,由援助單位派專車運送到麥蓋提縣。
生命誠可貴,奉獻價更高。曾經經歷過一次大手術的她,始終隱瞞著治療恢復期長的診斷書,每次進疆之前都得跑好幾趟醫院才能拿足半年的藥,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失眠嚴重,經常要靠安定才能睡上幾個小時。但是在學生和老師面前,她永遠是燦爛的笑容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并以自己身心融入深愛的教育事業和麥蓋提援教工作中,如昆侖山的“雪菊”默默地綻放。
孫運翠課間與學生在一起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徐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