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發展繪就最美底色
——我市聚力推進“五城同創”紀實·“生態之城”篇
亮點聚焦:
碧波漣漪的青峰嶺水庫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發展示范區的身份被列入全市百項重點項目,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線,規劃建設立足山東、面向全國的一流示范區。
連接市區到日照西綜合客運站重要通道之一的秦皇島路,兩旁的銀杏樹迎風舒展,讓人猶如穿行在林蔭隧道中,成為又一條景觀大道。
通過單位庭院綠化開放式改造建成的綠地———中建八局綠地,給附近居民帶來一處絕佳的休閑場所,實現了單位庭院綠化資源共享,滿足了市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需求。
不管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生態環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以“生態”運筆的日照,正為高質量發展繪就最美底色。
新聞縱深:
生態是日照最大的優勢,是日照的戰略資源,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我市將加快打造生態之城列入“五城同創”中,提出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契機,推進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全力增加綠色空間,全面提升綠色品質,全民共享綠色福祉。
日照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總抓手,為城市發展繪就“生態底色”。每天早晨,山海天濕地公園里都聚集著不少打太極、快走健身的市民。便捷、舒適、優美的公共綠色空間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在五蓮,適合散步、賞景、騎行、慢跑的山東路綠道為市民提供了綠色線性休閑空間,串起山城居民的“綠色”生活。
緊緊圍繞“規劃有高度、建設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溫度”的要求,堅持抓好“綠色創建”“綠色城建”“綠色管理”同向發力。我市把增加城市綠量、提升綠化品質作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最靚麗的底色加以打造,重點實施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系統工程。開展城鎮管理考核,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實施“地增綠·地更綠”暨建設揚塵治理集中行動,推廣仿真綠植圍擋,讓城市“綠起來”、讓空氣“凈起來”。眾多“口袋”公園、綠地相繼開放,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綠的美好愿望加快實現,演繹著幸福“綠動”。
嵐山區巨峰鎮大河嶺流域,曾經是農田、荒地、茶園雜亂無序的“野嶺”,如今變成了一塊塊整齊規范的梯田,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按照“全域化謀劃、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打造”的要求,我市全面掀起新一輪林水會戰熱潮。林業會戰重點打造了東港區三莊鎮黃桃基地、嵐山區北垛山流域荒山造林工程、莒縣碁山鎮千畝桑園、五蓮縣凱陽現代林果示范區等集中連片區域。水利會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扎實推進清清河流行動,集中實施了10條重點河流生態治理和一批水利項目。林水會戰下,一大批惠及生態、民生與發展的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成為實打實的民生福祉。
不僅如此,我市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組織實施“1+1+13”攻堅方案,開展“藍天、清水、凈土、綠盾”四大行動,打好12場標志性戰役,實施百項環保重點治理提升工程,讓全市人民永享綠水青山、碧海藍天。
記者手記:
打造生態之城成為日照科學發展的最新定位和坐標,為城市的前進歷程鋪陳一以貫之的底色。
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藍天碧海金沙灘、陽光綠地大自然,無論是生態資源還是環境優勢,日照可謂天生麗質。系統做好生態文章,提升生態日照建設水平,需要強有力的抓手。全市以接續不斷的科學部署,主動作為、求新求變,一系列超常規舉措和耀眼成就漸入佳境。康養項目、國家級體育競賽等紛紛在這兒“落戶”,日照依靠生態優勢搶得了更多發展先機。(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