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鴿口腔自動化生產線研究”“海大機器人的智能制造應用系統研發”……近段時間,山東大學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專家們更忙了,當地多家企業“找上門”尋求“智力援助”。對每家企業,研究院的專家們一對一服務,深入企業調研,制定相應方案,直至問題解決。
成立于2018年8月的山大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目前擁有9個不同領域的研發團隊,通過“一個團隊服務一個企業,一個專家負責一個項目”的方式,為全市12家企業發展提供個性化服務,把研究院內的專業人才變成了“大家”的人才,有效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用人成本,眾多企業從中受益。
這就是共享的力量。近年來,日照高新區打破資源分割,集聚創新要素,不斷探索實施人才共享、服務共享、信息共享的共享機制,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資源充分利用,推動經濟向高質量邁進。
正是受益于人才共享服務,以生產鋸片為主的日照海恩鋸業有限公司,持續釋放出創新創造活力。然而作為老牌企業,公司過去高耗能、低效率,一度面臨發展瓶頸,但借助人才共享模式,引來智力與科技的支持,使公司成功轉型,發展成為高效、綠色、自動化的現代化科技企業,營業收入連年增長,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27%。
共享人才帶來的利好讓日照高新區不斷探索布局。今年以來,該區又成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日照產學研創新中心,與區內多家重點企業合作,積極探索智力嫁接,形成了人才與企業聯姻的共享模式。同時,該區先后成立院士工作站8個,借助人才資源優勢,分享、傳授國內外前沿技術,區內海恩鋸業、美佳科苑等老牌企業開出“新花”,東方電機、飛奧航空公司等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共享紅利”逐步凸顯。
隨著園區內企業的增多,“共享圈”也越織越密,共享成為企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而服務共享也成為園區共享發展的又一落腳點。
7月3日,位于高新區的國家級小型微型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日照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內人氣正旺。公共影棚內剛剛拍完雞蛋的照片,接著又拍食品堅果,而網上售賣養生茶葉的商家正等候拍攝自家產品。“攝影棚都是免費開放使用的。”基地運營主管管西永說。
商家產品拍攝完成后,可以去基地的品牌設計中心統一進行宣傳頁面設計和制作,“我們有專門的攝影師和網頁設計師,在基地我們堅持最大化共享專業技術資源,降低創客和小微企業的創業成本。”管西永介紹說,除此之外,還有線上信息化服務系統,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潛能測試等一站式服務,并邀請各行業的專家與商家們一起分享成功經驗,實現信息交互。截至目前產業園累計孵化企業166家,年線上交易額達4.8億元。
資源的交互流動,使共享成為現實,共享范圍進一步擴大。借助互聯網絡,日照高新區同步探索信息共享新模式,通過打造智慧工廠,推動區內企業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作為2018年山東省首批“企業上云”云應用服務商,山東傲英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產品覆蓋了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PDM(產品數據管理)等業務領域,為企業提供從創立、發展到成熟完整生命周期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了工業企業信息化發展需要。今年,日照高新區將以“企業上云”為抓手,鼓勵企業智能制造,重點推進100家企業上云,推進10項機器換人和“兩化融合”重點項目,讓傳統產業插上智能制造、新經濟的翅膀。
資源充分涌流,共享帶來活力。圍繞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大健康三大產業,1—6月份,全區共招引項目289個,其中,今年新洽談推進項目173個,同比增長17.7%;引進創業團隊6個,創新團隊6個,創新人才61名,分別同比增長20%、20%、91%。(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小寧 本報特約通訊員 竇亞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