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嵐山訊(通訊員 張須賓 蘇循雷 滕振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嵐山區于挑戰中尋找發展機遇,在低谷中謀求進位爭先,力促經濟快速發展。1—10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8.8%,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8%,進出口總額增長95.8%。
嵐山區搶抓中央增加投資機遇,按照“增信心、快投資、擴內需、促增長、惠民生、保穩定”的要求,成立了擴大內需領導小組,在全區迅速組織開展了“集中爭引周”活動,對照中央、省、市確定的重點投資領域,進一步梳理重點爭引提報的項目,在第一時間做好與省、市的匯報銜接工作,全力爭取項目落戶嵐山。
該區突出抓好大項目爭引建設,對鋼鐵精品基地、嵐棗高速公路、黃島—日照—連云港鐵路、嵐北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多島海環境改造、南沿海路南段等重點項目全力靠上,加快推進。重點做好鋼鐵精品基地規劃建設的各項配合服務工作,扎實做好方案制定、跟蹤配套、宣傳引導和拆遷清障、安置補償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切實抓好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重大節能、企業技術改造、水土流域綜合治理等建設項目。依托臨港產業優勢,積極篩選提報一批新的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項目。同時,全力抓好改善民生項目,加快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
該區緊緊抓住省、市加快魯南臨海產業開發和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機遇,大膽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和管理體制,按照開發區模式推進園區開發建設,以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配套條件、科學的運作模式引導項目向園區集中,延長產業鏈條,培植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產業基地。充分發揮國家級進口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和木材檢驗檢疫除害處理區兩塊“金字招牌”作用,加大對上爭取,加快建設江北重要木材進口口岸和加工貿易中心;以加快嵐橋瀝青、石大科技、中石油儲運等項目建設為重點,搞好液化罐區和油品碼頭建設,實現由儲運中轉到精煉加工的全新突破。進一步引導規范物流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安東衛物流園區起步區建設,早日把嵐山打造成魯南蘇北區域性物流中心。
該區還把發展服務業與擴大消費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落實好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商貿流通設施體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搞好家電下鄉試點、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等工作。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市場調研和預測,大力拓展外部市場,提高質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