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清爽的山風從遠處吹來。走進東港區日照街道厲家頂子村,只見房屋錯落有致、街巷干凈整潔,古樸的村貌令人倍感親切。
“你瞧,在村里溜達兩圈多舒坦!”在厲家頂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厲濤眼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產業發展的“富礦”。
2018年,厲濤按照組織安排前往五蓮掛職。在那里,他看到有不少村莊搭建寫生基地,“寫生經濟”風生水起。
“這給了我啟發。厲家頂子村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越,美中不足的便是地理位置略偏,如果發展普通的民宿產業很難吸引客流。”厲濤分析道,反觀專業寫生群體更注重原生態景觀,交通通暢即可。如果面向這一群體建設寫生基地,反而能化村子原本的區位劣勢為特色優勢。
這個想法得到了村兩委的一致贊同,他們隨即行動起來,籌措資金,統一規劃部分老房子進行改造。很快,厲家頂子村寫生基地建起來了,學生們在此支起畫板,將青瓦石墻的老屋和遠處的茶山收入一幅幅畫卷。
“目前,我們已建成兩期‘那湖那畔’寫生基地,還與曲阜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院校達成合作,營收穩步增長。”厲濤說,2024年,寫生基地共接待4批次的學生,為村集體增收約30萬元。
自從厲濤2017年到厲家頂子村任職后,這樣的改變還有很多。甫一上任,他就帶領村兩委修好了村里的“斷頭路”,又花大力氣治理人居環境。
“現在,‘斷頭路’變成了‘研學步道’,村里亂堆亂放的雜物被鳥語花香所取代。老百姓住得舒服了,咱就得再琢磨著發展一些產業,既豐富村民家門口就業的選擇,也壯大村集體經濟,真正讓大家伙兒過上好日子。”厲濤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除發展寫生產業外,2022年冬天,他將在外學習到的羊肚菌項目引進回村,并按照“農科院專家指導+村民合作社”模式開展種植。眼下,厲家頂子村占地約70畝的羊肚菌大棚已經收獲過一茬,經濟效益可觀。
“書記是個能人”“多虧了他,我們以前就只靠種茶為主,現在還能去寫生基地、大棚里干活掙錢”“在村里生活很舒坦”……看得見的新氣象,讓厲家頂子村村民對厲濤豎起了大拇指。
“村民們認可我,我也更有干勁!”厲濤表示,他曾在部隊服役兩年,那段規律的、板正的生活經歷磨煉了他的意志,幫助他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1998年退役返鄉,2002年離開安置工作打拼事業,2014年成立公司,2017年回到家鄉……回首過往,厲濤感謝部隊的培養,讓他能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做出成熟的選擇,并為之堅定地走下去。
當兵時,保家衛國;退役返鄉后,作為村支書帶領著鄉親們共同致富亦責無旁貸。“我在村里任職也有8個年頭了。我會繼續盡己所能,為父老鄉親做點事、為家鄉發展盡一份力。”厲濤目光堅定。
從保家衛國到振興鄉村,他的“戰場”變了,但軍人“沖鋒在前”的本色從未改變。山風拂過村居,望著寫生基地、連片菌棚以及青翠的茶園,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笑了:“只要咱們肯干,厲家頂子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榮鑫鑫 報道)

學生在厲家頂子村寫生

厲家頂子村村民在羊肚菌大棚務工

學生在厲家頂子村寫生

厲家頂子村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