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初秋時節,暑氣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東港區后村鎮的風里已悄悄洇開一絲初秋的涼意。沿著鄉間小路往深處走,一縷清冽的果香忽然漫過鼻尖——那是日照市東港區中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軟棗獼猴桃熟了。8月16日,記者來到東港區后村鎮西陳家溝村,這里就是中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百畝軟棗獼猴桃采摘園的所在地。
站在采摘園入口遠眺,一排排郁郁蔥蔥的軟棗獼猴桃樹整齊排列著,一株株藤蔓縱橫交錯,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宛如一張天然綠色巨網鋪滿大地,一串串成熟的軟棗獼猴桃掛滿了枝頭、壓彎了枝條,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在碧綠的葉片間,一顆顆如綠瑪瑙般的果實點綴其中,誘人的色澤,空氣中浮動的甜香帶著草木的清新,深吸一口,仿佛能嘗到那清甜多汁的口感。
果農們的身影在棚架下穿梭,指尖翻飛間,將要成熟的果實便落入竹籃。挑揀、過秤、裝箱,一連串動作麻利嫻熟,不一會兒,一箱箱帶著晨露的軟棗獼猴桃便被搬上貨車,發往全國各地的市場。
“你嘗嘗這個,不用剝皮,洗干凈就能吃。”合作社負責人劉名松遞過一顆,果皮光滑無毛,入口先是微酸,隨即涌出清甜的汁水,果肉細膩無渣。“我們用有機肥種的,果型雖小,營養可不差——維C含量能到450mg/100g,是蘋果的80倍呢,人稱‘天然維C之王’,水果中的‘愛馬仕’。”
今年58歲的劉名松,5年前帶著滿腔熱血返鄉創業,是一名敢想敢干、立志創業的新農人。說起種軟棗獼猴桃的緣由,劉名松打開了“話匣子”。5年前他在城里有著穩定的生意,一次偶然在超市看到這種軟棗獼猴桃,標價不菲卻很搶手。“當時就琢磨,咱日照的氣候土壤,不比那些產地差啊。”他揣著這個念頭回了村,最后盯上了泰山一號和龍成二號兩個品種。
2020年2月,看中軟棗獼猴桃的市場潛力,他拉著村黨支部一起,把村民們零散的土地整合起來,成立了合作社。“剛開始難啊,村民們怕賠本,沒人敢試。我先流轉了130畝地,自己先種。”從修剪枝條到施肥除草,他事事親力親為,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培育技術。
歷經5年的艱苦創業,如今,這些果樹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2000—2500斤,按每斤12元算,光是這一項,就讓不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這果子原本是山里的野生品種,經人工馴化后,抗病性強,幾乎不用打農藥。”劉名松邊說邊撥開葉片,指著一串果實,“你看它小巧玲瓏,不用剝皮,老人小孩都愛吃,線上線下訂單一年比一年多。”
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村民也跟著種起了軟棗獼猴桃,如今種植面積已擴展到1000多畝,年產量達150萬斤。后村鎮的氣候、土壤本就適宜這種果樹生長,加上本土商家和抖音達人搭起的生鮮電商鏈路,從倉儲到客服再到運營,一條成熟的供應鏈讓這個曾經小眾的水果被更多人熟知。
眼下正是采摘旺季,除了源源不斷的訂單,不少游客也專程趕來體驗采摘樂趣。“最高的時候,一畝地能收入近2萬元呢。”劉名松望著滿園“綠寶石”,眼里閃著光,“這小小的果子,就是咱村的致富果。”
從山間野果到田間“金疙瘩”,軟棗獼猴桃在新農人劉名松的手里煥發新生。風穿過藤蔓,這片果園不僅是豐收的產地,更成了鄉村振興的縮影。劉名松望著滿園的豐收景象,眼里的光比陽光還要明亮——這大概就是新農人最幸福的時刻:用雙手種出希望,讓土地結出未來。(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輝/文 特約記者 宋年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