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農發集團循環農業蛋雞養殖基地,48道安全標準構筑起雞蛋生產的科技防線。在這里,“智慧蛋雞公寓”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養殖的認知。
在恒溫系統的精準控制下,剛剛產下的雞蛋通過傳送帶完成了清洗、殺菌、裂紋檢測等工序,最后噴印著包含生產日期、雞舍編號等信息的“身份證”進入市場。“我們實現了從雞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產品通過國際可生食認證,年銷售額突破5000余萬元”。項目負責人畢辛彬介紹。
這是日照畜牧業現代化轉型的縮影。按照“穩生豬、提家禽、增牛羊、興奶業、促特色”的發展思路,日照統籌規劃各類畜禽生產,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全市構建起了一套智慧畜牧產業體系:
——穩產保供能力穩步提升。2021—2024年,全市肉蛋奶總產年均增長2.3%,2024年達到53.4萬噸,其中近半數銷往外地市場。特色畜牧異軍突起,1.2萬噸蜂蜜加工量、130萬只鴿、335萬只兔的養殖規模分列全省第一、二、三位;
——禽畜種業創新實現突破。2022年、2024年我市自主培育的“東禽1號”麻雞配套系、“藍思豬”配套系分別通過國家現場驗收并發證,分別為當年全省畜牧業唯一通過國家認證的畜禽新品種,實現日照畜禽種業創新零的突破;
——生態養殖全面升級。2021—2024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養殖污染整市全域集中整治行動、鞏固提升行動、治理“回頭看”行動、省級環保督察迎查等,全市3.48萬養殖場戶得到規范提升,全市規模場和專業戶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均達到100%,日照糞污利用經驗做法全國推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日照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的同時,日照還將視角從田間地頭轉向江河湖海,從“淺藍”走向“深藍”。近年來,日照深入落實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戰略,推動海水養殖業取得新突破。
在位于東港區濤雒鎮的山東瑞欣源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一場“藍色革命”正在悄然興起。占地110畝的產業園區,印證著日照海洋漁業的澎湃動能。這個兩期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實現年產值7000萬元,目前已成為全市重點的海馬養殖基地。
“我們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通過循環利用水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為海馬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公司負責人張文清表示,這種創新模式使海馬成活率從30%提升至80%,生長周期縮短30%。
瑞欣源的海馬養殖項目不僅推動了當地海洋漁業的發展,還為“藍色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成果不僅是漁業科技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日照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海洋漁業提質增效戰略的有力見證。
向深遠海要效益,靠科技提質量,當前,日照海洋漁業正經歷深刻變革:
——產業布局科學重構。積極探索發展海洋牧場綜合體,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新建成現代漁業園區3家以上。新建桁架式養殖網箱2個,新開工苗種及馴化基地3個;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大力推進海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謀劃海馬繁育成果轉化基地項目,年產干海馬15噸以上;建設北方海洋水產苗種繁育中心,對蝦苗種年繁育能力達到3000億尾以上;
——養殖模式智慧升級。在紅旗現代漁業產業園,東星斑在24℃恒溫環境中悠然游動,全封閉循環系統實現節水30倍、單產提升3倍。據項目負責人趙奎峰介紹,“通過360度智能監控和精準飼喂系統,園區2023年產出石斑魚25萬公斤,產品直供京滬高端市場”。
產業升級的背后,是政策與科技的雙重賦能。近年來,日照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全鏈發展,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海洋漁業提質增效,實現了畜牧業與海洋漁業的雙輪驅動發展。
2021-2024年,全市畜牧一產產值分別達到106.34、122.47、127.07、133.99億元,年均增長6.5%。漁業產值同比增長4.7%,走出了一條具有沿海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發展新路。“2025年,全市畜牧獸醫工作要以 “項目提升年”為牽引,著力穩產能、防疫病、保安全、促轉型,持續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日照市獸醫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寒冰說。
面朝大海,向新而行。這片陸海交會的熱土上,日照以科技為筆、以創新為墨,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動畜牧漁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方向發展,向著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