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抗戰影像記憶|“失聯”88年的中國戰地記者,民族從未忘卻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5-07-30 11:02:18

  “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了!”

  1937年8月1日,《世界知識》雜志的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中,這句振聾發聵的預言穿透紙背。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洞穿時局、精準如炬的論斷,竟出自一名年僅二十五歲的戰地記者之手。

  然而,就在文章刊發月余之后,這名年輕記者的身影便消失在彌漫的硝煙之中,“失聯”至今。

  他就是方大曾,被譽為“中國的羅伯特·卡帕”,公認的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

刊載在《良友》雜志(1937年7月號)上的圖文報道《盧溝橋事件》。(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攝影

  方大曾,又名方德曾,筆名小方,祖籍江蘇無錫,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還在中學時期,他就用母親給的7塊大洋買了一架照相機,由此走上攝影之路。

  1929年,17歲的方大曾發起成立“少年影社”,并舉辦攝影展。考入北平中法大學經濟系后,曾任北平少先隊機關刊物《少年先鋒》周刊編輯。他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攝影活動中,并通過自學成為攝影師,經常利用假期外出旅行、寫稿和照相。

  1935年,方大曾從中法大學畢業后,與吳寄寒、周勉之等一起創辦中外新聞學社,任攝影記者。“一二·九”運動后,方大曾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是年采訪綏東戰場,先后到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拍攝了大批反映當地民眾生活的照片,發表在《良友》《申報》《世界知識》等刊物上,獲得廣泛好評,在國內攝影界嶄露頭角。

“一二·九”運動。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紡紗廠。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方大曾的鏡頭始終對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記錄百姓日常生活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樸素而真實。他留下的影像中有纖夫,有腳夫,有礦工,有農夫,有車夫,有流浪者,也有孩子們天真的笑容;方大曾的照相機鏡頭始終對準社會,關注社會動態和民生。在黑與白相映襯的影像中,他留下了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血與火、戰爭與苦難。

民眾集會。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等待下井的礦工。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城市腳夫。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三代同堂。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戰地

  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作為中外新聞學社唯一的攝影記者,方大曾趕赴綏遠,在43天的行程中,全面報道了綏遠抗戰。

  他深入到中國軍隊官兵中,拍攝了大量軍隊訓練的照片,有修筑戰壕、運送彈藥的戰士,防空演練、救護演習、防毒演習,以及士兵們的日常生活等,并寫出了一些有影響的戰地通訊。

擦槍備戰。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行軍換防。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隨時準備著。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運送傷員。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在綏遠前線,方大曾寄給母親一張自己身著戎裝、頭戴鋼盔的照片。上面寫著:“母親大人存念 男小方攝于1936年冬時執行攝影工作 于綏東戰地”。

方大曾寄給母親的戎裝照。(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戰事起。10日一早,方大曾騎上自行車,只身前往盧溝橋。

  《盧溝橋抗戰記》中有這樣的描述:“十日清晨,戰爭既停,記者乃騎著自行車赴盧溝橋視察……日軍雖云撤退,但是仍在平漢路豐臺的岔道的沙崗底下搭著四五座帳篷,到盧溝橋的公路,須經過這條岔道的一個涵洞,有兩個日軍在涵洞口上放哨。我經過這里的時候,被日軍截住……一小時后,我被放行,穿過涵洞再行了一里許到宛平城下。”

  1937年8月1日出版的《世界知識》雜志第6卷第10號發表了署名“小方”的《盧溝橋抗戰記》及若干張照片,這是第一篇以圖文形式向世界介紹盧溝橋戰地情況的通訊,為世界了解中國全民抗戰發端提供了詳細的第一手信息。

盧溝橋事變后方大曾拍攝的首批照片之一。(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1937年7月28日,方大曾在保定與范長江、陸詒、宋致泉相遇,由范長江舉薦,他以《大公報》特派記者身份赴華北戰場,報道抗日前線最新戰況。

  這一段時間,方大曾陸續發表戰地通訊《前線憶北平》《血戰居庸關》《保定以南》《保定以北》《由保定向北去》《從娘子關出雁門關》《平漢線北段的變化》等。

長辛店慰勞隊。方大曾 攝(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方大曾發表于《美術生活》雜志的組照《衛國捐軀》。(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1937年9月30日發表在《大公報》上的《平漢線北段的變化》一文最后寫道:九一八,寫于保定,寄自蠡縣。這是方大曾最后一篇見諸報端的文章,從此以后,這位活躍在全面抗戰爆發初期的優秀戰地記者,像謎一樣消失,再無只言片語存世。

  方大曾失蹤后,家人曾苦苦找尋,始終無果。

  隨著時間推移,方大曾漸漸不為人所知。

  追尋

  2000年,紀錄片《尋找方大曾》在央視播出。紀錄片導演馮雪松從1999年了解到方大曾的故事后,開始了對其持續至今的尋找,先后出版了《方大曾:消失與重現》《方大曾:遺落與重拾》等專著。在馮雪松的推動下,2015年7月7日,“方大曾紀念室”在保定落成。

馮雪松(右)和攝制組在保定當年的戰地尋訪。孫進柱 攝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永華南大街465號的光園,為紀念抗倭名將戚繼光而得名,民國時期由明代大寧都司右衛署和斷事司改建而成,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大曾紀念室便設于此。

  走進方大曾紀念室,不大的房間內,四面墻壁上布滿方大曾的新聞作品。在房間的一端,方大曾的半身銅像占據著正中位置。在房間的另一端,玻璃展柜里一只旅行箱常吸引參觀者駐足,這是方大曾唯一存世物品。

7月24日,孫進柱在介紹方大曾唯一存世物品——旅行箱。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方大曾紀念室內的方大曾塑像(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方大曾紀念室(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18年7月7日,方大曾研究中心在河北保定成立,該機構以發掘研究方大曾等抗戰記者、報人事跡和傳承抗戰精神為宗旨。

  “方大曾的前線采訪多在保定一帶,他最后一篇報道寫于保定,最后能查證到的足跡也在保定,所以在保定建立方大曾紀念室和研究中心。”方大曾研究中心主任孫進柱說。

7月24日,孫進柱(中)在方大曾紀念室外向參觀者介紹方大曾事跡。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7月24日,孫進柱在講述方大曾事跡。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06年3月16日,方家三代人精心保管近70年的837張方大曾攝影作品底片,由其家人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社會共有財富。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消失于歷史深處的方大曾,似乎猛然轉身,向如今的我們走來。

  近年來,方大曾紀念室與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學校建立聯系,成為新聞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基地。

2017年7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方大曾新聞社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現場。(方大曾紀念室供圖)

  “在方大曾的身上能看到,在民族存亡之際,中國青年對國家、社會、民族的關注。研究方大曾,是要讓更多青年學子了解這位中國戰地記者,延續國家記憶,傳承民族精神。”孫進柱說。

  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曾評價道:“范長江與方大曾雙峰并峙,二水分流,一個長于文字,一個長于攝影,是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峰,可以并存于世、并存于史、并存于書。”

  方大曾曾經記錄的土地,現在已是海晏河清、生機盎然。那些由他鏡頭捕捉到的難忘瞬間、在他筆端流淌的抗爭史詩,穿過歷史的硝煙,成為中國軍民百折不撓意志的永恒見證。

編輯:王倩倩
編審 :王宗敏
責編:劉佳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8x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日本免费成人网|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香蕉久久成人网|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欧美成人网|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成人网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