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聞網訊 記者 秦釗
《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2017年我市要規劃建設市科技創新綜合體,新建10家以上國家和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建成30個省級以上科技研發服務平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引進轉化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100項以上,新增技術創新項目120項以上,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家以上……
這些數字,讓我們看到了新一年我市推進科技創新戰略的魄力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連日來,代表委員們對我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熱議不斷。
“‘工業強市’被列入我市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中,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堅強支柱,這十分符合我市的實際。”在王學軍委員看來,要使工業真正“強”起來,科技創新是其中重要一環。他認為,科技創新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和高風險的特征,要建立“政策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層次、多形式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融資體系,加強政府投資、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結合必不可少。
“要真正讓我市形成有利于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經過深入調研,對促進科技創新,王學軍委員已經形成了一番獨到見解: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增加財政投入,優化資金投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推動企業和社會增加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為補充的良性格局;全力以赴做好科技項目的挖掘、包裝、策劃和組織申報工作,使更多的科技型企業能夠享受科技資金扶持。
和王學軍委員一樣,針對如何激活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問題,更多代表委員則表示:既要“打氣”“松綁”,又要“澆水”“施肥”。
姚濤代表說,制造業企業要在思維上實現突破,抓好政策對接,提高自身產品研發能力,瞄準世界一流,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重塑自身商業模式,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把企業做大做強,迎接更具挑戰的市場競爭。
陳向陽代表說,要落實報告中提出的“保持發展定力,大力振興實體經濟”要求,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優化產品結構和裝備配置,提升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不斷提升企業和產品競爭力,努力為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更大貢獻。
當制造業遇到“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新機遇與新挑戰并存,當“日照制造”走向“日照智造”,科技創新成為日照人民搶抓機遇、迎接挑戰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