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薄霧尚未在茶山間散盡,嵐山區巨峰鎮費家官莊村茶葉鮮葉交易市場已人聲鼎沸。
茶農李宗貴的三輪車“突突”駛入市場,車斗里滿載著沾滿晨露的鮮葉。他利落地卸下鮮葉,卻未急著過秤,而是快步走向市場東側的領獎臺——作為全鎮使用茶農溯源碼交易數量最多的茶農之一,“誠信茶人”的獎品正等著他。
領完獎,李宗貴臉上堆滿笑意?;氐綌偽磺?,他掏出一張印有二維碼的小卡片,“這東西好使,就是咱茶農的‘身份證’。掃一掃,好茶葉自己會說話!”在電子秤的掃描槍輕輕一貼,“嘀”的一聲,屏幕上立刻跳出他的姓名。通過茶產業大數據平臺,還能實時檢測茶園管理數據?!坝写a的茶葉,品質放心,價高一截!”他話語里透著自豪。
小小二維碼,鏈接著巨峰鎮茶產業的深層變革。今年5月,巨峰鎮創新推出“茶香巨峰聯合社+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雙社聯動模式,在7個產茶村試點茶園托管服務,對茶園統一供肥、統防統治,從源頭鎖鮮品質。凡掃碼交易的茶葉,從種到喝,來龍去脈皆可追蹤。
“雙社”模式運行三個月,效果如何?茶農最有發言權?!巴泄芎蟛傩纳倭?,腰包反而鼓了!”捏著剛結的五十元鮮葉款,李宗貴臉上笑出深褶:“擱往年這時候,三十塊都算好收成?!彼割^算賬:聯合社統一供應藥肥省下成本,鮮葉按品質分級收購,優質茶能多賣10%的價格?!耙郧俺钿N路,愁價格,現在聯合社兜底收購,我們只管把茶種好。”他估摸,每畝增收少說兩三千元。
交易市場西側,茶香巨峰聯合社的收購點排起長隊。工作人員手持掃碼槍,茶農每交售一袋鮮葉,系統便自動錄入溯源信息。嵐山省級農高區技術員戴金擠在茶農堆里,手機屏幕亮著溯源平臺實時數據:茶園位置、鮮葉批次、當日收購價一目了然。戴金手指滑動屏幕向記者展示,“我們還建立整個片區的統一溯源標識,從茶園到茶杯,消費者掃碼就能看見全流程。”
雙社聯動的共贏效應正在產業鏈上層層釋放。巨峰鎮副鎮長丁肇亮穿梭在人群中,掰著手指細數變化:茶農得實惠,企業獲優質原料,村集體通過勞務派遣、銷售分紅拓寬財源?!版偫镌O立30萬元專項基金,對托管成效突出的村集體給予獎勵?!?/p>
日頭漸高,李宗貴領完獎品匆匆返回茶園,他的三輪車載著新采摘的鮮葉再次駛入市場。小小二維碼如金線串珠,一頭系著茶農對品質的承諾,一頭牽著消費者舌尖上的信任。嵐山綠茶正循著這條可溯之鏈,從托管茶園出發,將安全優質的“日照綠茶巨峰產區”名片,送往更廣闊的杯盞之中。(通訊員 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