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嵐山區黃墩鎮南塔嶺村的“小草學堂”里,鑼鼓聲劃破夏日寧靜。省級非遺皮影戲《豬八戒背媳婦》正在上演——幕布后,老來樂莊戶劇團的手藝人指尖翻飛,悟空的金箍棒似有千斤力,八戒的憨態惹得臺下孩子們陣陣歡呼。“大師兄,你打吧,打死也是死,餓死也是死!”皮影戲的經典臺詞混著童聲喝彩,成了這所鄉村學堂17年守護之路的生動注腳。
時光倒回2009年暑假,嵐山區巨峰鎮后黃埠村,19歲的學生秦譚望著村里一群假期里無人照看的孩童,敲響了村黨支部書記辦公室的門。“能不能給孩子們找個地方寫作業?”在村委的支持下,一間辦公室被改造成“鄉村愛心教室”,村里的留守兒童有了暑假里的第二個“家”。
誰也未曾想到,這顆由少年善意播下的種子,會在17年間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共青團嵐山區委發現這一溫暖實踐后,2011年,將“鄉村愛心教室”正式命名為“小草學堂”——取鄉野小草堅韌生長、默默扎根之意。同年,考入山東科技大學的秦譚在學校支持下,組建“小草學堂”實踐隊,讓這份善意從“單兵作戰”升級為團隊行動。
2012年,在共青團、教體局、黃墩鎮政府的合力推動下,日照市第二所小草學堂在黃墩鎮南塔嶺村落地。2014年,這一模式在日照全市復制推廣。今年,日照團市委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持續深化暑期托管服務,全市66個村居、社區開設了“小草學堂”,為留守兒童及雙職工、外來務工、困難家庭兒童,提供為期一個月的志愿支教服務。
“‘小草學堂’解決的是咱農村家長最犯愁的三件事:孩子作業沒人輔導、安全沒人管、心里話沒人聽?!蹦纤X村黨支部書記辛本法感嘆,“這十多年暑假,孩子們和支教老師處成了親人。”
這份“親人般的牽掛”,在時光里沉淀成動人的故事。2013年南塔嶺村小草學堂的支教隊長李斌,如今已是青島愛優樂教育的校長,每年暑假都帶著體育用品、學習用品回到學堂,給孩子們上一堂思想教育課;區教體局組織教師志愿者定期來學堂開課,把實驗課搬到鄉村;老來樂莊戶劇團團長莊新樂更是把學堂當成了“非遺課堂”,“讓娃娃們認識皮影、喜歡皮影,這門手藝才能往下傳?!?/p>
家長們也主動加入這場守護:有的幫忙管理學生,有的送來各種物資。家校社擰成一股繩,讓“小草學堂”從“單純看孩子”變成了集學業輔導、興趣培養、心理疏導、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成長樂園”。
“爸爸媽媽忙,我回老家來上學堂,這里有化學實驗課,還有剪紙課,我的暑假生活豐富多彩。”“小草學堂”學員秦浩桐說起在學堂的日子,眼睛亮得像裝了星星。在臺子地村“小草學堂”,學員張騰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作業不會寫有人教,大家一起學新知識,暑假再也不孤單了。”
當個體善舉被制度力量點燃,當個人、學校、社會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小草學堂”用17年的堅持證明:哪怕是鄉野間的“小草”,也能為鄉村的未來撐起一片綠蔭,照亮孩子們眼里的星河。(通訊員 姚久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