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鄭麗娜
10月19日早上7:30,正值上班高峰,記者在莒縣銀杏大道藍灣東側附近一處無信號燈斑馬線看到,盡管來往車輛密集,但無論是公交車、出租車還是私家車,都在斑馬線前減速停車,禮讓行人。
“被尊重的感覺真好,暖暖的。”輕松走過斑馬線,市民胡順言心情“棒棒噠”。
這只是莒縣精神文明創建的一個“小縮影”。近年來,莒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風尚。精神文明創建為打造“一強三名”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新莒縣不斷積蓄“擔當奮發的力量”。
核心價值觀筑牢道德根基
秋日的陽光灑在沭河公園內,落在漫步的市民和游客身上,暖意融融。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學校的墻上和板報上也有!”10月14日,市民張金龍帶著外甥女果果到沭河公園散步,小果果駐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前,激動地指著核心價值觀24個字大聲念著。
莒縣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要務,用核心價值觀筑牢各項事業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移風易俗主題公園和家風家訓主題公園,打造家風家訓館、民俗文化展館、剪紙博物館、歷史文化展館等系列精神文明建設陣地。
在莒縣閻莊鎮當門社區的“家訓館”內,岔頭村的“荻教柏心賢良碑”特別顯眼。按照荻教族訓,該族后人勤奮好學、謙恭和順,傳承先祖美德,以松柏的風骨和精神,培養出許多人才———岔頭村考出去的大學生,該家族占到大約一半,其中還有一名女博士后;副科級以上干部20余人,現役軍人有團、營職干部,大學、中學、小學教師近20人。
“這些家訓家規寄托著每個先祖對自己后代的諄諄教誨與美好期望,對于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凝聚發展正能量有著重要作用,是我們永不過時的‘傳家寶’。”家訓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該縣各級各部門積極搭建平臺、創新載體、豐富形式,使人們真正看得見、摸得著、貼得近,推動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宣講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在農村、在社區、在窗口;各類主題活動變身為道德實踐,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我們的節日”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居民之間流淌著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友善之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猶如春風吹拂每個角落,無處不在、無所不有,人們用點滴行動與執著堅守,筑起莒縣精神文明新高地。
年逾六旬、見義勇為的退休鄉醫程學狀,愛崗敬業、為農村孩子點亮“心燈”的“乞丐”校長楊興龍……一個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的感人事跡,溫暖了身邊人,照亮了整個社會的價值星空。
志愿服務凝聚公益正能量
“組織成立莒縣義務工作者聯合會以來,參與志愿服務活動260余次,參與各類救助幫扶活動百余次,奉獻工時超過2000小時……”莒縣十佳志愿者、日照好人宋時輪在莒縣農機局宣講時講到。
近年來,莒縣積極做好省市級文明單位志愿服務網上平臺上傳工作,創新打造“銀杏葉志愿小站”系列志愿服務陣地,好人理發屋、好人廣場建成使用。目前,該縣已有志愿服務組織214家,8萬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行列。
“自從有了這間免費理發屋,干完活進來洗理一番,清清爽爽回家。”今年73歲的李大媽,負責廣場北區環境衛生,是“好人理發屋”的常客。
小小一間理發屋,小小一塊愛心園地,盛滿了奉獻者的點滴心愿。他們的行為是一根衡量人格彰顯情懷的標尺,也是一面鏡子,照耀著溫情人間,在每個人的心頭萌發向善的種子。
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不僅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還要有推陳出新的“巧勁”。“打造文化陣地,要更多地從市民角度出發、貼近百姓需求,才能得到群眾更多支持。”莒縣文明辦工作人員常青告訴記者。
莒縣積極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今年以來,莒縣廣推“身邊好人”線索7萬余條,精推各類先模200余人,推薦省級道德模范候選人3人,2人當選為“中國好人”,8人當選為“山東好人”。
文明創建讓群眾更具獲得感
“讀書教子,立德育人;尊敬長輩,助危扶貧……”浮來山鎮田家店子社區的仁德廣場上,村史、村訓、族訓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
喜事新辦“五提倡五反對”、喪事簡辦“六提倡六取消”、家風家訓,走在店子集鎮圍子社區移風易俗主題公園的主題長廊內,一路走來,一路文明風景。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近年來,莒縣高度重視鄉村文明行動工作,將其作為推進農村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持續發力、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在全縣城鄉掀起了一場“文明熱潮”,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農村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提高,村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一個個美麗鄉村悄然涌現,走在廣袤鄉村,綠蔭掩映的村莊、干凈整潔的路面、圖文并茂的“文化墻”、文體廣場上悠閑游樂的老人和孩子……一幅幅靚麗的山鄉畫卷展現眼前,農村百姓正享受著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環境。
從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到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向縱深發展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充滿生機活力,以扎實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靚麗色彩描繪文明中國的壯美畫卷。
餐館里,“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等標語隨處可見;紅白喜事中,“喜事廉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景區里,亂扔垃圾、亂刻亂畫、折枝搖樹的情況越來越少……
環境美了、人心暖了、快樂多了……精神文明建設事業走過的歷程與取得的成就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如今,走在莒州大地,處處可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時時能聞到文明芳香。“講道德、尊道德”在各領域、各行業和各類群體中蔚然成風,數不清的“身邊好人”、道不完的“莒縣榜樣”,用實際行動樹起了“道德豐碑”,引領著“社會風尚”,凝聚起了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新莒縣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