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居獎、中國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城市科學發展創新獎、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世界清潔能源獎獲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長安杯”……
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年輕的日照獲得的一張張燙金“名片”。
光陰四十載,展示的是一幅斑斕的畫卷,黨和政府維護穩定和公正司法的能力不斷提升,平安日照縱深推進,成為海濱新城日照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堅實護航者;
光陰四十載,奏響的是一曲動人的樂章,精雕細琢,直面問題,城鄉管理更加精細和科學,越來越多的人以居住在日照為榮;
光陰四十載,獲得的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從領導干部到普通群眾,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城鄉統籌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軟環境不斷改善,民生環境不斷改善,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以來,日照市歷屆領導班子以“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讓人民群眾從改革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5310平方千米的日照大地熱潮涌動、活力迸發。
40年接續創建“平安日照”
吾心安處是家園
2017年,在全省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中,日照群眾安全感居全省第一位,群眾滿意度居全省第三位。與此同時,就在這一年,歷經12年的不懈努力,蟬聯3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后,9月19日,日照終于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跨入全國最平安城市行列。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接報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9.8%,全市社會治安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平安,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是最基本的民生訴求。平安建設作為社會治理工作的平臺和載體,關系著千百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關系著人們生產生活的安定有序,是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保障工程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40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理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全力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完善相關制度,加大社會治理新思路、新舉措、新平臺的創新力度,打造了具有日照特色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品牌。
40年來,全市政法綜治維穩戰線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深入推進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全面加強作風建設和隊伍建設,在真抓實干中不斷增強凝聚力、創新力、戰斗力,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可喜的成績單。
40年來,全市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風雨同舟、攜手共進,主動投身平安日照建設各項活動,努力學法、守法、用法,自覺誠信禮讓、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建立和睦團結的家庭、鄰里關系,為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為打造平安日照“升級版”,爭創“長安杯”,進一步深化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市委、市政府以“大綜治、大平安”推動綜治領導責任制落實,堅持黨委書記直接抓穩定機制,逐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大綜治工作格局,創建人民群眾追求的平安。
積極預防、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公共安全。近年來,我市政法綜治部門把專項打擊與整體防控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打擊整治行動,完善打防管控一體化運作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動態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
不斷完善“大調解、大回訪”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有力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2016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召開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會議,對我市“向前一步解決問題”、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的經驗做法予以推廣。
以“信息化、立體化”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深化“雪亮工程”暨“天網工程”建設,實施視頻監控建、管、用一體化模式。
以“新平臺、新載體”支撐基層基礎建設,深入推進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和社區(村居) 網格化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根基不斷得到夯實。
如今的日照正日益成為全國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平安高地”和“和諧家園”,公平正義的陽光正普照廣大人民群眾。
40年狠抓城鄉管理
我以家鄉為榮
“日照這個城市非常干凈,非常現代化,和瑞士一樣的,我非常喜歡。”今年7月13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第七次回家鄉,在談到對日照新印象時這樣說,這與上次贊譽“日照的沙灘,夏威夷所不及”顯然又進了一個層次。
40年來,日照在加快城鄉建設的同時,不忘把管理牢牢記在心中,抓在手上。
城鄉管理工作需要不斷抓好城鄉環境的整治和改善。近年來,我市大力實行市區聯動、部門配合、全民參與,深入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大力實施林水會戰工程,有重點地加快了“城中村”改造及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環境衛生質量明顯提高,城鄉面貌明顯改觀。2017年末,我市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20個,省級生態鄉鎮41個、綠色學校145所、綠色社區85家、環境教育基地63個。全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從“蓄勢積能”到“發力超越”,如今的日照,恰好走到了一個城鄉發展新的時間節點。今年4月11日,日照召開全市城市工作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動員會議,這是日照建市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城市工作會議。會議向全市人民發出號召:全力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環境質量提升、特色風貌塑造、城鄉全域統籌、管理服務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實現規劃有高度、建設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溫度,加快建設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會上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標準;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城鄉規劃實施符合率達到90%以上。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我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后,下一步繼之以繡花精神,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我市相繼出臺了《城市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條例》《城市管理綜合考核辦法》,管治并舉,雙管齊下,探索建立加強和改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機制。
在鄉鎮管理上,我市提出要堅持全域化謀劃、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打造,全力書寫好鄉村振興的日照篇章。
全域化謀劃,就是在空間上把整個轄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在要素上把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和“五個振興”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在時間上堅持遠近結合,既全盤謀劃,又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
項目化推進,就是以工程化、項目化的辦法,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分別確定具體的工程、項目,作為工作抓手,確保把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市場化運作,就是要堅持以創新的思維、市場的手段,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盤活農村資產、用好用活財政資金,為鄉村振興引入源頭活水。精品化打造,就是強化“干則一流、出則精品”的意識,注重點面結合、標準引領、技術支撐,確保鄉村振興既在速度上跑得快,又在質量上跑得好。
40年不斷改善民生為什么?
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
一座城市的開發、建設、管理水平,取決于這座城市執政者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日照40年來的實踐,正是按照這樣的理念和方略來推進各項民生事業。
教育事業邁出新步伐。高等學校從無到有,在校學生達到69751人,是1985年的792.6倍。職業教育迅速發展,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93萬人,是1978年的54.3倍。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100%、100%、99.4%。大力解決“大班額”問題,積極新建、改擴建學校。全部區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成為全省第二個整建制、一次性通過國家級評估驗收的市。
文化產業發展領域拓寬。全市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文化信息聯網,鄉鎮綜合文化站達到55處,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6家,10套電視節目、6套廣播節目。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和90%。公共文化機構達到92處,其中,影劇院2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館5個、美術館1個。日照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日照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加快。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47.56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62%。
衛生醫療保障能力逐步改善。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全市擁有的衛生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床位數分別達到2437個、16930人、14237張,分別為1978年的27.1、6.9和7.0倍。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連續多年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全市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不斷轉型升級,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
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1.28萬人、40.61萬人、27.72萬人、37.49萬人和30.65萬人。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38 .91萬人、230.18萬人。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1030元,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90萬。全市建檔立卡未脫貧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居民養老保險1.31萬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1人;建檔立卡未脫貧農村貧困人口1.58萬人全部參加醫療保險。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520元和340元,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別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3元和759元。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17年,全市建成區面積由1989年的13平方公里擴大到107.1平方公里;1989年城市鋪裝道路476萬平方米,2017年城市(不含縣)道路長度891.14公里,面積1871.4萬平方米;1989年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11輛,出租汽車2輛,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車輛964輛,其中清潔能源公交206輛,新能源公交車497輛,出租汽車1398輛;1989年,建成區園林面積450公頃,綠地率27%,2017年城市(不含縣)公園綠地面積1760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3.43%。1991年之前,全市無集中供熱,2017年供熱面積1855萬平米。市區有公園、動物園32個。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40年的發展讓日照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歲月不惑、春秋正隆,我們未曾辜負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也不會辜負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號角吹響,時不我待,清政廉潔,為民所為,日照再次出發。(記者 竇永堂 王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