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有了村里輸送的采茶工,心里格外踏實。”驕陽似火,站在東港區西湖鎮吉祥新村的生態茶園的小徑上,湖畔農業茶廠負責人王龍山望著眼前忙碌的景象,抹了一把汗。
去年這個月,在這片茶園田埂上,村“兩委”和幾位茶業大戶圍坐在一起會商茶葉夏季生產事宜。王龍山受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早采三天是個寶,晚采三天變成草,現在就缺采茶工。”王龍山的“煩心事”一提出來,吉祥新村黨總支書記鄭芳現立馬回應,“人工問題我們來統籌,保證不耽誤你的采摘期。”
“現在單日用工量最多的時候超70人,都是村里推薦過來的,干活令人放心。”王龍山高興地說。
高興的不光是王龍山,正在采摘的焦鳳華與姐妹們手腳麻利,談起這份“家門口”的工作感覺渾身是勁:“早晨7點開工,下午4點收工,中午還可以休息,不用擔心照顧家庭,每天的收入也可觀!”
讓會議“走出”會場,“走進”現場。在吉祥新村,“田埂議事”“小巷議事”等現場議事活動早已成為常態。產業發展遇到什么難題,村民日常生產生活遇到什么困難,大家席地而坐,暢所欲言、集思廣益,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就地拍板,需從長計議的事項則形成方案,及時向群眾通報進展。
為茶園招工,僅僅是吉祥新村現場議事解決村民增收與產業大戶用工問題的第一步。鄭芳在走訪中發現,雖然現在進城打工的不少,但各自然村還是有不少50歲左右的閑置勞動力留守。
“能不能像工廠管理工人一樣,把這些閑散勞力組織起來?”這個想法在后續的議事會上引發熱烈討論。鎮上人社、司法部門的專業人員受邀現場指導,大家圍繞這一問題各抒己見、出謀劃策。
如今,公司已經正式運營,大家為它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勞務共富公司。它不僅持續保障著茶廠的用工需求,服務范圍更拓展至日照水庫沿岸9個特色精品園區。截至目前,累計組織用工超1.5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逾12萬元。許多原本賦閑在家的村民,通過公司平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心愿。
“議事”與“辦事”無縫銜接,“解釋”和“解決”相助益。為確保現場議事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效,吉祥新村還完善了“民情采集—多方聽證—聯合審議—陽光票決—閉環督辦”的五步共議工作機制。每季度開展“議事評效”活動,村民代表走進現場對決定事項落實情況打分。
“問”出群眾所需,“議”出民生實效。今年以來,吉祥新村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文旅特色產業,新建省級標準化基地1處、市級生態農場1處,成功招引落地百畝特色種植基地2個,村集體增收超50萬元。
村民們紛紛表示:“會場搬到田埂上,心事就變成了好事。”(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姚彩虹 通訊員 盧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