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日照海畔波光粼粼,穿過一望無際的沿海公路,便來到了車流如梭、高爐聳立的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以下稱山鋼集團日照公司)。全國人大代表、山鋼集團日照公司專家胡淑娥正在一線向同事們宣講全國兩會精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我深切感受到,鋼鐵行業迎來了諸多發展機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行業專家,胡淑娥對鋼鐵行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洞察,“傳統產業并非落后產能,借助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能為傳統制造業開拓更多應用場景。而在鋼鐵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極大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些機遇,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現鋼鐵行業質的飛躍。”
胡淑娥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鋼鐵行業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為老百姓建設舒適、安全、綠色和智慧的房子”這一目標,對鋼結構住宅的推廣來說是重大利好。“鋼結構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空間可靈活分割、材料可回收、生產制造智能化等諸多優勢,能充分滿足當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從而為鋼鐵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
參會期間,針對鋼鐵行業面臨納入全國碳市場和歐盟碳關稅的雙重挑戰,胡淑娥提出《把碳約束轉化為創新動能,讓中國鋼鐵“既強又綠”》建議。她認為,需要從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自身多個層面協同發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規范行業管理,以提升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有效應對碳關稅挑戰,破除綠色貿易壁壘,推動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
“在‘項目提升年’背景下,鋼鐵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一系列重大項目的落地,不僅為鋼鐵行業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為產業鏈的打造提供了有力支持。”胡淑娥說,鋼鐵企業作為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要積極配合市里的規劃,參與到鋼鐵產業鏈的上下游建設中,致力于延鏈、補鏈和強鏈。
而在綠色發展方面,山鋼集團日照公司成果顯著。該公司累計投入80多億元資金進行節能環保改造,已于2024年底獲得了“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企業”稱號。這不僅體現了企業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領先地位,也為行業樹立了標桿。
胡淑娥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圍繞政府工作報告,開展專業領域的創新創造活動,做強現有優勢產品,努力提高鋼鐵產品的韌性和用戶黏度,并持續關注鋼鐵產業鏈的精深加工延鏈的可能,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為行業和地方的整體發展貢獻鋼鐵力量,持續書寫人大代表的使命擔當。(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付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