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寶委員: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破解耕地“隱性減少”
發布時間:2015-03-04 09:11:00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于守住耕地。我國目前已實行并明確耕地占補政策,但一些地區的耕地仍然處于‘隱性減少’狀態。”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區委會主委孫貴寶建議,應不斷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做到占補數量與質量并重。
孫貴寶介紹,為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我國于1997年實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即建設占用多少耕地,就要補充多少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但由于政策采用“先占后補”和“邊占邊補”的方式進行,“占而不補”等情況常有發生。因此,我國2008年明確耕地占補時序,按照“先補后占”的原則,補劃數量、質量相當的基本農田,然而“占補平衡”仍不“平衡”。
孫貴寶說,一些耕地占補數量上看似平衡,但質量存在較大差距。城市建設占用的土地大多地質條件較好,而“占一補一”補充的土地土壤條件大多較差或是廢棄地、其他建設用地;補充耕地的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判斷耕地質量成難點;后續監管力度也不夠。
孫貴寶建議,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應不斷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數量與質量并重。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相關規定,將現有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保護起來。同時,完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對補充耕地的后續監管,對耕地數量變動、耕地質量變化進行重點跟蹤監測與統計。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鄒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