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城市社區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最前沿,社區工作更是聯系千家萬戶。今年以來,嵐山區安東衛街道鳳凰山社區以定制服務為抓手,積極開展“睦鄰日”活動,以鄰里力量創建“睦鄰空間”,讓居民共建共享美好社區。
社區工作就是要與群眾“零距離”
去年11月,于彩玲到鳳凰山社區就職。對她來說,雖然有過鄉鎮工作經歷,但怎么樣才能干好社區工作?
白天工作之余,晚上睡覺前,她在一個個想法中反復思考推敲。
“做這份工作,就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站到群眾的角度思考群眾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才能做好社區工作者的本職工作。”于彩玲說道,想要了解群眾需要,就需要走到群眾中去,面對面地溝通交流。
她有了一個明確的想法,那就是社區要與居民“零距離”融在一起,跟大家真正熟悉起來。同時也拉近社區居民之間的鄰里關系,增強社區治理成效。
工作步入正軌后,她計劃開展“睦鄰日”活動,通過拉家常、開展活動等方式,鄰里之間交流互動,喚出真情、友情,促進互幫互助、和睦相處,讓“陌”鄰變“睦”鄰。
“定制化”活動,增進鄰里感情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近幾年,鄰里關系淡漠、“對門不相識”成為了許多城市社區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鳳凰山社區聚焦居民所想所需,通過豐富多彩的鄰里活動,在服務中加強鄰里互動交流,讓鄰里感情破冰升溫。
今年4月3日,社區首場“睦鄰日”活動,“憶清明 包青團”走進安泰華府小區。材料擺上桌,大家擼起袖子,一邊包青團,一邊聊著生活趣事,鄰里之間親如一家,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社區活動太好了,我們年輕人生活節奏都很快,能和大家在一起包青團很開心,還了解了清明節吃青團的民俗。”上班族吳倩說。
記者了解到,“睦鄰日”活動已經開展七期,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為了保證活動質量和安全,每次盡量把人數控制在20人左右,但周末時,報名的能達到五六十人,居民熱情很高,這也是我們期待的結果。”于彩玲說,由于活動效果很好,計劃每個月至少舉辦三期。
不僅如此,該社區還計劃開展非遺傳承等一系列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形成了“有事沒事常聯系、社區鄰里一家親”的“零距離”服務新模式。
“定制化”清單,解決鄰里難題
小區里有人種菜、養雞,垃圾桶沒有分類……近日,鳳凰山社區工作人員在進社區活動時,陸續收到一些居民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
“以前,群眾跟我們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社區是干什么的。現在,我們熟識了,有問題時,他們自然就想到找社區幫助。”
“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為更精準地了解居民需要,讓為民服務更有針對性,鳳凰山社區暢通居民與社區的溝通渠道,隨時收集匯總居民意見建議,定期進行入戶走訪,面對面傾聽居民訴求,進一步充實服務清單,根據清單內容紓民困、解民憂,讓實事辦到心坎上,難題解在家門口。
用真心與群眾溝通交流,鳳凰山社區換來了居民良好的歸屬感、幸福感和認同感。
有了基礎,思路也變得更加寬闊。鳳凰山社區又把“黨員日”和“認百家門”入戶走訪等活動融入到“睦鄰日”活動中來,進一步傳遞好黨的聲音,深入了解群眾需求,推動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走深走實。(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萬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