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因時因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山東省委省政府于6月8日下發了《關于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這“十條措施”緊貼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脫困發展實際,針對性強,含金量十足。但“文件下發了”不等于政策落實了、落地了,7月2日,在《問政山東》欄目日照專場上,就公開曝光了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性房產減收房租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性房產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減免房租是“十條措施”中重要的一條,是解決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燃眉之急,幫助他們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產最直接、最見效的支持。這樣的“黃金政策”得不到及時落實,發揮不了雪中送炭的“黃金效果”,著實令人惋惜,也讓苦苦期盼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們心寒。
群眾利益無小事。再好的政策得不到及時落實也只是空中樓閣,不但會錯失機遇、貽誤戰機,而且會嚴重影響黨委政府的公信力,挫傷群眾的積極性。
當然,客觀的說,任何政策措施落實落地都要有個過程,對于這一點群眾是理解的,也是滿懷期待的。作為執政為民的職能部門,要把工作做的主動一些,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爭,盡量把政策推進的速度加快一些,讓政策落地的時間縮短一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要重心向下,關口前移,充分發揮好“一線”監督作用,對策政執行落實情況進行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確保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早受益、早得實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紀檢監察機關作為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重要一環,抓落實的崗位不在辦公室、會議室,不在文件堆、資料堆里,也不在網絡和“微信群”里,要主動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實施監督,促進政策的落實落地。
問題在一線發現。“六穩”“六保”政策落實的好不好、及不及時、到不到位,群眾最有發言權。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只有深入群眾、基層一線進行調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到上面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真情況,才能找準監督落實的立足點、著力點。
監督在一線開展。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分析研判工作,找準問題“癥結”所在,實施精準監督,真正達到“一子落而落盤活”的效果。
問責在一線實施。針對在政策落實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要堅決予以糾正,對落實不力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要從嚴執紀問責,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堅決維護好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
時間不等人、政策不等人、機遇也不等人,當前全面復工復產正處在關鍵時期,“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以鐵一般擔當,主動擂響“戰鼓”,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贏戰”。
(2020年7月15日刊于人民網強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