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在東港區濤雒鎮工業園,有一家企業正悄然改寫著海洋生物產業的版圖,它就是山東眾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眾生”)。自2009年成立以來,這家隸屬于山東衛康生物集團的企業,憑借著對海洋生物制品的執著深耕,在產業鏈上熠熠生輝。
“我們主要是從蝦蟹等甲殼類動物身上提取甲殼素,經脫乙酰得到殼聚糖,再通過酸溶酶解,最終轉化為高價值的殼寡糖。殼寡糖就像給植物‘打疫苗’,給動物‘增強免疫’,還能成為食品中的‘營養師’。”該公司總經理王一川在采訪中形象地描述道。
殼寡糖,這個聽起來陌生的名字,卻是近年來食品、農業和醫藥領域的“明星原料”。在食品領域,殼寡糖作為益生元,默默守護著人們的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在農業領域,它化身為植物免疫誘抗劑,增強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助力農民收獲更高產量與更好品質的農作物;在飼料領域,作為動物免疫增強劑,能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為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將甲殼素轉化為殼寡糖這一過程,不僅是簡單的化學轉化,更是對海洋資源的深度挖掘與高效利用。走進生產車間,自動化、智能化的氣息撲面而來,生產線實現全自動投料,模塊化微電腦一鍵啟動超納濾過程,最為關鍵的是塔高25米超高壓力噴霧干燥技術,解決了傳統離心噴霧干燥工藝的缺陷,實現了微顆粒干燥快、充分且流動性好、不易吸潮。
“我們的生產線采用國內最先進的DCS自動化遠程操作系統,數據可視化,可全過程監控設備各項參數、遠程啟停生產設備、實時采集設備參數,支持數據儲存、歷史曲線查詢等功能,能夠減少人為接觸造成的食品安全風險,最大程度保證產品質量穩定。”王一川告訴記者。
殼寡糖雖小,卻牽動著龐大產業鏈。在產業鏈上游,山東眾生通過與當地合作,建立了穩定的海洋廢棄物回收網絡;在中游,企業擁有國內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實現了從原料處理到成品包裝的全流程數字化控制;在下游,殼寡糖被制成多種形態的產品,如食品益生元、植物免疫誘抗劑、飼料添加劑等,服務對象覆蓋北京同仁堂醫藥、湯臣倍健、史丹利、海大集團等國內龍頭企業,這種“原料—技術—市場”的閉環,讓企業牢牢抓住了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在殼寡糖生產中,山東眾生通過智能化酶解控制系統,使反應時間縮短44%,并利用納米級分子篩分離技術,使目標組分純度達98%,實現精準制造;開發醫用級、靶向遞送等高附加值產品矩陣,附加值最高達20倍;同時組建跨學科研發團隊,博士占比35%,形成從海洋廢棄物到生物醫藥的綠色智造新范式。
正是這種創新實力,讓企業逐步成長為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引擎與標準制定者。“我們通過智能化轉化海洋廢棄物為高值醫用材料,既驅動了日照‘藍色藥庫’的產業鏈升級,又構建起連接膠東經濟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樞紐,進一步促進了區域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王一川表示。
從不起眼的蝦蟹殼到價值倍增的殼寡糖,山東眾生在海洋生物產業的鏈條上不斷深耕細作,用技術創新激活海洋資源的無限潛能。未來,隨著產業鏈的持續完善和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山東眾生必將在產業藍圖上留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