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8月14日,踏入山東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三聚”),異構裝置銀光閃爍,生產現場忙碌有序。中控室內,實時顯示著溫度、壓力、流量的電子屏幕宛如脈搏跳動,技術員們專注調控著數百米外龐大生產裝置的安全運行。在這里,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廢棄動植物油脂,正加工成為清潔高效的綠色能源,實現“變廢為寶”的全新蛻變。
山東三聚于2020年落戶莒縣,由傳統的石化產業孕育而生。自成立起,公司錨定國家能源綠色轉型的發展機遇,依托總部海新能科公司的先進技術,對原有裝置進行升級改造,成功轉型為以廢棄油脂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產商。如今,這座占地542畝、總投資約20億元的現代化工廠,已成為全國單套規模較大、運行穩定的生物能源產業基地之一。
生產過程中,針對廢棄動植物油脂雜質含量高、轉化與反應條件極為苛刻等技術難點,山東三聚自主研發出原料油預處理工藝與加氫反應工藝流程。該工藝可將棕櫚酸化油、酸敗油、地溝油、潲水油等廢棄動植物油脂,通過多重過濾、分離處理后,置于高溫高壓的反應釜中,經加氫處理使其煥然一新,最終轉化為清澈透亮、綠色環保的新翹楚——烴基生物柴油。
“這種生物柴油絕非普通的燃料,相較于傳統化石基柴油,最高可減少85%的二氧化碳凈排放。”公司技術人員表示。憑借技術和品質的雙重優勢,山東三聚打開國際市場,正穩步推進歐洲市場的布局。
在全球綠色能源革命浪潮中,綠色航空開辟了新的“主戰場”。于是,山東三聚再次把握發展機遇,錨定綠色航空加速入場。今年4月,總計投資3.81億元的20萬噸/年生物柴油異構項目正式建成投產,該項目能將原加工產出的高凝生物柴油,“裂變”為高附加值的可持續航空燃料(以下簡稱SAF)等產品。
該項目所生產的SAF,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80%—90%的二氧化碳排放,堪稱航空業實現凈零排放的“金鑰匙”。“發展SAF產業,開辟了公司發展的新賽道,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種類、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條,是我們把握綠色發展、航空機遇的戰略選擇。”山東三聚黨支部書記、常務副總經理朱國銀表示。
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完成試生產和三個批次的試驗,產品質量完全符合標準,正在辦理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手續,已與多家機場、航企接洽,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山東三聚也成為山東省首家布局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生產企業。
眼下,山東三聚還在全速發力,持續加大技術創新研發力度,致力于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能源產品,為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源源力量。
記者手記:
采訪過程中,在山東三聚工廠內,從嚴密的中控室調度中心,到生產車間里流淌的清澈生物燃料,處處彰顯著產業智慧。這個將廢棄油脂變成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企業,從單一產品到多元產品的發展歷程中,積極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我國的綠色發展之路貢獻著綠色動能。同時,在全球碳減排的大背景下,作為山東首家SAF生產企業,山東三聚的探索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不僅為我國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更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了“山東品牌”的力量。(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