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在無紙化浪潮與同質化競爭的雙重夾擊下,傳統造紙業如何破局?日照華泰紙業有限公司用“三個突破”給出了響亮答案。從主動淘汰低端文化紙產能,到聚焦特種漿紙細分市場,再到構建智能化綠色產業鏈,這家老牌造紙企業憑借全鏈條的系統性升級,在強手如林的行業中開辟出獨特賽道。
“我們在產品高端化、鏈條綠色化、生產智能化上實現了關鍵突破,核心就是打造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鏈。”日照華泰紙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文濤的話,道出了企業逆勢增長的底氣。
日照華泰的轉型之路,始于產品結構的徹底重塑。走進公司的產品展廳,80多種形態、功能各異的紙類產品在展臺上有序陳列。從食品級包裝紙到高強度伸性紙,從環保代塑紙到精美裝飾用紙,每一款都精準對接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直觀展現出公司在產品結構升級上的顯著成果。
依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研發實力,公司攜手高校院所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起“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展望一代”的研發格局,主動淘汰低端文化紙產能,全力進軍特種漿紙領域。
憑借技術突破與精準定位,日照華泰的特種紙產品成功打開市場:“以紙代塑”系列突破生物降解技術壁壘,躋身歐洲奢侈品包裝市場;袋用牛皮紙獲評“山東省單項冠軍”產品。數據顯示,公司高檔包裝用紙的省內市場占有率高達36%,全國市場占有率達18%,已成為眾多食品、手機制造與快遞運輸頭部企業的核心包裝供應商。
日照華泰的綠色轉型,不止于“以紙代塑”,更貫穿全產業鏈的資源循環。公司通過向下延伸產業鏈條,讓傳統生產環節中的“廢棄物”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通過生物質精煉技術,公司將制漿環節產生的黑液提純,加工成染料穩定劑、木質素環保膠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了從“污染物”到“寶貝”的蛻變。
正在建設的15萬噸高得率木漿項目,更配套了木質素深加工技術,可深層次研發生產精品木質素、酸析木質素、木質素環保膠等高端產品,將“吃干榨凈、物盡其用”的綠色理念貫徹到極致。這一舉措不僅大幅降低環境負荷,更開辟了新的效益增長點,讓循環經濟真正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綠色引擎。
產品的高端化與鏈條的綠色化,離不開智能化生產的有力支撐。在日照海右化工產業園的現代化漿紙產業基地,智能化與產業鏈布局的協同效應正加速釋放。這里不僅是日照華泰的生產核心,更是其以數字賦能提質增效的“主戰場”。
公司投入35億元打造數字化生產線,通過設備數據直采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效率提升5%、運營成本降低50%。據悉,今年1-7月,公司完成產量24.9萬噸,實現產值10.5億元、利稅1.34億元,各項數據同比均實現穩健增長。
站在轉型突破的新起點,日照華泰的目光已投向更遠方:年產50萬噸絨毛漿項目已進入設計規劃階段,目標直指高端醫用護理產品市場。緊扣國家“以紙代塑”政策導向,計劃再投資15億元,拓展特種漿紙、生物質精煉及清潔能源產業鏈。力爭到2026年,實現綠色漿紙產業規模100萬噸、產值超60億元,建成國內領先的高端特種紙漿紙研發生產基地。
當傳統產業被注入綠色智造的新基因,一張紙的蛻變,折射出山東制造韌性的提升。在日照華泰,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成為發展的最堅實的注腳——唯有以科技為筆、以綠色為墨,方能在時代浪潮中,寫就穩固堅實的產業篇章。(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崔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