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倒計時,家長和朋友圈紛紛開啟“沖刺模式”。孩子書桌前,臺燈下是奮筆疾書補作業的身影,家長則在一旁盯著練習冊查漏補缺;文具店擠滿采購大軍,田字格本、熒光筆、電動卷筆刀被火速掃空,家長們邊核對清單邊念叨“可別漏買”;更有家庭開啟“作息改造計劃”,強制關閉電子設備,提前調鬧鐘,全家模擬上學節奏。這些手忙腳亂又充滿期待的畫面,構成了開學前最鮮活的煙火氣。
在臨近開學最后兩天時間里,如何讓家里的“神獸”們及時調整狀態,避免開學焦慮,盡快適應新學年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調整作息,提前校準生物鐘。假期里,很多小朋友開啟了“5+2”“白加黑”的放飛模式,晚上不睡覺、白天起不來,造成了生物鐘紊亂。家長可以利用最后幾天時間,綜合施策,循序漸進調整生物鐘,用“漸進式”方法幫孩子找回上學節奏。比如,引導小朋友每天都比前一天早起10到20分鐘,避免開學后“斷崖式”早起,影響白天上課精力。假期里,家長會放松對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的管制要求,使得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大大增加。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逐步用親子共讀、戶外活動等,代替玩電子產品時間;三餐要規律及時。取消暑假隨時能吃零食的“特殊待遇”,參照上學時的規律時間就餐,避免開學后上課肚子餓,影響聽課注意力。
做好規劃,有條不紊預復習。“作業堆成山,開學前瘋狂趕工”是很多家庭的痛點,這種“突擊式”完成方式不僅質量堪憂,還會讓孩子對新學期產生恐懼。要合理分配每天的任務量,列出詳細清單,讓完成進度看得見、摸得著;不同科目的每天都完成一點,不能貪多求快,搞集中攻堅;要先易后難,把較容易完成的放在前面,積累孩子的成就感,減少排斥心理。預習復習兩手抓。學過的內容不能扔一邊,要做好鞏固復習,可以重點把之前測試的試卷拿出來,做錯題重新做一遍。新學期內容以知曉即可,混個“面熟”,不需要深入了解具體細節,避免陌生知識給孩子心理壓力。齊心合力抓執行。好的計劃能不能落地,關鍵看執行能否到位。家長要當好“學伴”,在陪伴中監督孩子共同完成學習規劃;要給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日清日結習慣,避免因為拖拉造成規劃“流產”。
營造氛圍,減輕開學焦慮感。模擬開學日常,增加熟悉感,比如,開學前兩天,可以按正常上學流程走一遍,提前適應上學節奏。幫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空間,把不必要的雜物清理干凈,提前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新學期規劃,但不要制定過高的目標要求,比如,可以讓孩子談一談新學期希望有哪些改變,新學期有哪些旅行計劃,讓孩子對新學期充滿期待和希望。要接受孩子面對開學出現的負面情緒,允許孩子“吐槽”,要與孩子先共情、再引導,減少說教式的教育。
新學期、新氣象,家長少一點焦慮催促,多一點耐心陪伴,孩子才能以昂揚姿態和飽滿熱情迎接新學期的到來。(辰星)(圖片源自網絡)